11月29-30日,羊城广州迎来世界肺癌大会会后会(Best of WCLC)的首次“到访”。据会议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介绍,本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的中国特色随处可见——首日即设置了中国肺癌防治联盟(CALC)专场,全国百余位医生参会,近百篇中国口头报告和壁报研究,CTONG 0806研究入选WCLC新闻发布会……而随着莫树锦教授当选2013-2015年度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席及吴一龙教授当选为IASLC的理事会(Board of Director)委员,我国学者在国际肺癌舞台上将有更大发言权,在中国举办WCLC指日可待。下文摘选本次Best of WCLC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国际肺癌领域“中国好声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 陆舜教授: 多项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研究“亮相”本届WCLC。 CTONG 0806研究结果提示,对于EGFR基因野生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二线治疗,培美曲塞组无进展生存(PFS)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优于吉非替尼组,且扩增受阻突变体系(ARMS)方法优于直接测序。 另外,FASTACT研究证实,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化疗交替治疗模式可改善EGFR突变和部分未知突变晚期NSCLC的客观有效率(ORR)、PFS及总生存(OS)。会上,CTONG 1101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厄洛替尼与GC(吉西他滨+铂类)交替使用新辅助治疗ⅢA期NSCLC,ORR达46.2%。 而另一项CTONG 0904研究(TFINE)则表明,多西他赛60 mg/m2与75 mg/m2的疗效相似,但前者更适合中国患者;且多西他赛60 mg/m2维持治疗较最佳支持治疗能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PFS期。 开启克服靶向治疗耐药新时代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力教授: 会上,3项阿法替尼(二代TKI)治疗EGFR突变阳性者的研究(LUX-lung 2、3、6)结果提示了其对非经典突变肺癌(外显子18 G719X突变、外显子20 S768I突变及外显子21 L861Q突变)有一定疗效。 抑制EGFR、ALK基因的药物发生耐药的常见机制包括耐药突变、旁路通道激活及其他。会上,AURA研究显示,EGFR敏感突变和耐药T790M突变的不可逆抑制剂AZD9291显示了初步疗效,患者耐受佳,值得未来在EGFR突变NSCLC中进一步研究。 而对于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疗失败的ALK阳性NSCLC,AF-002JGⅠ期研究提示,alectinib对脑转移者有作用:治疗6周后患者脑部病灶明显缩小。 可见,新型高选择TKI为存在驱动基因突变(包括耐药突变)的肺腺癌提供了更有效、安全的治疗。对于EGFR突变NSCLC,TKI已成为治疗主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探索各种手段的联合治疗可能改善疗效。 肺癌化疗进展和思考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周彩存教授: 近年来,肺癌化疗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根据组织学类型选择治疗方案;高效、低毒化疗药物维持治疗有生存益处;靶向治疗的加入进一步改善疗效。 BEYOND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我国晚期或复发非鳞NSCLC的一线治疗,PC方案(紫杉醇+卡铂)联合贝伐珠单抗可延长PFS期,EGFR突变阳性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但不是贝伐珠单抗疗效的预测因素。 会上,对两项Ⅲ期研究的研究间分析探讨了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鳞NSCLC的模式。结果显示,PARAMOUNT研究的治疗模式(一线至少4个周期培美曲塞+顺铂诱导治疗后培美曲塞维持)较JMDB研究的治疗模式(最多6个周期培美曲塞+顺铂)显著延长了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OS期和PFS期。未来,如何个体化选择维持治疗将是重点。 ESOGIA-GFPC 08-02Ⅲ期研究未能证明根据综合老年评估(CGA)制定治疗决策可改善老年Ⅳ期NSCLC患者无治疗失败生存,但以卡铂为基础联合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方案可行,患者耐受良好。 NSCLC的多基因时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伍钢教授: 莫树锦等在WCLC上报告,FASTACT-2研究中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时血浆EGFR(pEGFR)突变DNA的动态变化如下:血浆游离DNA及EGFR突变特异性DNA在治疗第3个周期(C3)降低,而当疾病进展时又升高;在接受GC联合厄洛替尼一线治疗的患者中,若基线和C3 pEGFR突变均阳性,则提示PFS和OS较差;对于EGFR突变并接受一线TKI治疗者,C3 pEGFR突变状态可能是疗效的预测因子,但这有待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另外,肺癌突变联盟(LCMC)研究通过筛查1007例肺腺癌基因表型发现,63%有驱动基因突变,根据驱动基因状态选择相应靶向治疗可改善生存,有驱动基因突变并接受靶向治疗者较未使用者生存改善。未来,NGS(二、三代测序技术)可显示肿瘤复杂网络,靶向治疗“轻松”应对癌症甚至癌前病变可能成为现实。 多学科治疗的思考 浙江省肿瘤医院 范云教授: ENSURE研究结果曾表明,对于亚裔EGFR突变NSCLC,厄洛替尼较化疗能显著改善PFS。会上一项东亚Ⅲ期研究显示,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一线TKI没有益处,这与目前共识一致。会上,RTOG 0617研究显示,对于Ⅲ期不可切除NSCLC,在标准放化疗基础上增加西妥昔单抗不改善总人群的OS或PFS;高剂量放疗(74 Gy)不优于标准剂量放疗(60 Gy)。另外,视频辅助胸腔镜(VAT)胸膜部分切除可改善胸腔积液控制,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考虑用于伴胸腔积液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 谁将赢得肺癌未来发展的先机? 广东省人民医院 吴一龙教授: 迄今,肺癌分类的发展经过了一个从临床病理学到分子学的飞跃。但是,临床肿瘤学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肺癌的分子事件并不简单。皮科尔(Pikor)等发现,不论是基因拷贝数的增加还是丢失,腺癌与鳞癌的表现都是不同的;而且,即使是对于同一信号传导通路,腺癌与鳞癌中的具体基因表达情况也不同。因此,并非我们了解了某个驱动基因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克里奥(Criello)等通过将常见癌症统一进行分析发现,其实癌症的分子事件,有的是以基因扩增为主,有的是以基因突变为主。具体到肺癌,腺癌是以基因突变为主,而鳞癌则是以基因扩增为主。这也解释了为何近年来肺癌靶向治疗的进展主要集中于腺癌而非鳞癌。在这些分子事件中,基因突变又可被进一步分为17种类型(M1-17),基因扩增则可被分为14种类型(C1-14),而每种类型都可能有相应的药物。因此,研究者进一步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列出了突变型和扩增型肺癌的治疗策略,即根据癌症基因是突变还是扩增,对治疗进行重新分配。例如,对于M4-8型肺癌,除须抑制PIK3CA通路外,还应同时抑制AKT和mTOR;而对于C2型肺癌,须同时抑制PIK3CA、AKT、CCNE1-CDK2、BRD4通路。 可见,未来对于肺癌的治疗,重要发展方向可能是先通过NGS方法将患者分为突变型或扩增型,然后再根据其具体突变或扩增的类型而给予更加针对性的治疗。 不过,我们还应该意识到,癌症的生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括癌症的局部因素,如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周期不受控制及癌症微环境(癌细胞刺激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还包括全身因素的作用,如免疫系统失活及激素、营养等的相互影响。因此,在不远的将来,泛组学和系统生物学将是重要挑战。谁能最先综合掌握这些先进技术,谁就可能赢得发展的先机。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