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干扰素治疗后甲胎蛋白水平可预测肝细胞癌的发生

2013-12-17 09: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末次应用干扰素治疗24个周后,缺乏持续病毒学应答是肝细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已经知道许多治疗前的因素可以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但是对治疗后的因素(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的许多改...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末次应用干扰素治疗24个周后,缺乏持续病毒学应答是肝细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已经知道许多治疗前的因素可以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但是对治疗后的因素(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的许多改变)知之甚少。近期发表在《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后发生肝细胞癌的影响因素。具体内容: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Dec 6.

研究方法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收集2002至2008年在日本医院应用Peg–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的、无肝细胞癌病史的2659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数据。在治疗前进行组织学活检。所有患者都接受Peg–干扰素+利巴韦林方案治疗48–72周(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1)或24周(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2)。在治疗过程中,每4周收集一次血液学、生物化学、病毒学数据,治疗后每6周收集一次。依据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诊断肝细胞癌。


A.All patients,Cumulative incidence of HCC according to change in serum AFP levels by Kaplan-Meier method.Pre AFP,alphafetoprotein level at start of the treatment.AFP24, alphafetoprotein level at 24 week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研究结果

观察时间的中位数为40个月,共有104位患者发生了肝细胞癌。年龄大、男性、血小板计数低、α-甲胎蛋白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和缺乏持续病毒学应答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与对治疗无应答的患者相比,没有发生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肝细胞癌的累积发病率较低。发生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和复发的患者,末次应用干扰素治疗24个周后α-甲胎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但在对治疗没有反应的患者中,末次应用干扰素治疗24个周后α-甲胎蛋白的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B.Patients with SVR,Cumulative incidence of HCC according to change in serum AFP levels by Kaplan-Meier method.

在发生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中,治疗后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末次应用干扰素治疗24个周后α-甲胎蛋白的浓度高、年龄大;在未发生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中,危险因素包括末次应用干扰素治疗24个周后α-甲胎蛋白的浓度高、丙氨酸转氨酶浓度增高、年龄大和男性。与(发生持续病毒学应答阳性和隐性的患者)治疗前α-甲胎蛋白的水平相比,末次应用干扰素治疗24个周后α-甲胎蛋白的浓度(>10 ng/ml, 10–5 ng/ml, and then <5 ng/ml)是肝细胞癌发生率的一个更好的标志物。


C.Patients without SVR,Cumulative incidence of HCC according to change in serum AFP levels by Kaplan-Meier method.

结论

应用干扰素治疗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的α-甲胎蛋白的水平降低。不管患者是否发生持续病毒学应答,治疗后α-甲胎蛋白水平的增高都预示着可能患有肝细胞癌。

来源:医脉通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