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杀医事件已过去一月有余,但它的余波依然在行业内外延伸。为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呼唤医生职业尊严的回归,12月6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举办了“让医护不再委屈,让社会重拾信任”的主题学术沙龙,邀请一些临床医生和人文学者探寻促进医患互信、改善职业环境的“出口”。
该如何界定医疗场所的属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教授何权瀛认为,政府首先应该加大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当前尤其需要重视的,就是加大对类似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实行自上而下的问责制,不能让事情不了了之。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李文胜认为伤医事件从根本上说不是医患关系问题,而是以医生为目标的犯罪事件,理应依法及时惩处。医院是社会的窗口,社会的各种矛盾集中在医院爆发,医生难免沦为替罪羊。
该如何界定医疗场所的属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处长何铁谈到国外医院的一些做法,在国外除了急诊要接待一些突发事件和边缘人群,因而安保系统格外严密外,其他如门诊、病房等都是禁区,非请莫入。医疗场所是公共场合,不可以随便嚷嚷,更不可以聚众闹事。一旦违反,就是破坏社会秩序和扰乱公共安全,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张大庆用资料统计来做出说明,发生医疗事件后,仅有2%的人选择诉讼,却有46%的人最终选择“医闹”。司法不健全,也使一些患者恣意打闹医院甚至砍杀医生。社会需要提供多种诉求渠道,而非一味地维稳。任何事情,若没有公平的处理机制,都会为社会不和谐埋下隐患。
医生更多是“帮助病人”的角色
北医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岳通观最近发生的伤医事件,发现一些共性:病人赤贫和过度医疗。通俗来讲就是“开药太多”和“态度太差”。医务人员关注病太多,关注人太少。在很多伤医事件中,医生都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的病我没办法了。”即便医生确实无能为力了,还可以给病人介绍能帮助他的人。
北医人文研究院医学法学副教授刘瑞爽认为,之所以双方都有怨气,是因为医患双方的基本权利都没有得到保障。在新西兰考察时,我们发现诊所里张贴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患者作为服务对象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明确医患双方在诊疗中分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
民航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万刚谈到医患间信任的崩塌,他理解为是社会信任流失的一种表现。因为医生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受的委屈可能会多一点。这也要求我们多付出一些,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病人。
来源:掌上医讯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