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国国际预防研究所Philippe Autier等发表的一项分析显示,大多数前瞻性研究表明,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和死亡有关。但临床干预研究却发现,补充维生素D并无骨骼系统外获益。这说明,低25[OH]D血症可能并不是致病因素,而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体现。(Lancet Diab Endocrinol.2013年12月6日在线版)
对于血25[OH]D水平<75 nmol/L者,有专家推荐补充维生素D。Autier认为,“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因为随机临床研究表明,这种做法毫无根据,补充维生素D并不能改善骨骼系统外的健康状况。他强调,“更明智的做法是找到低25[OH]D血症的潜在原因,例如炎症或心血管病等,然后纠正这些疾病。”
述评专家指出,在支持者看来,大多数临床研究中补充维生素D之所以未显示出骨骼系统外的健康获益,可能与用量不足、受试者基线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高、所用维生素D制剂错误、随访时间不够等有关。
该分析覆盖29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172项随机临床研究。大多数前瞻性研究表明,血25[OH]D水平与心血管病、血脂水平、炎症、糖代谢异常、体重增加、感染性疾病、多发性硬化、情感障碍、认知功能下降、体能下降和全因死亡风险呈负相关。
然而,随机临床研究发现,除了结直肠癌,25[OH]D水平较高者的癌症风险并未显著降低。此外,补充维生素D也不能降低糖尿病、结直肠癌等疾病风险。对其中共纳入2805例受试者的34项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受试者基线平均25[OH]D水平<50nmol/L,但每日补充50μg维生素D并无获益。例外的是老年人群,每日补充20μg维生素D有少量生存获益。研究者推测,老年人缺乏维生素D也并不与疾病本身有关,可能与患病时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有关,如活动减少、日晒不足或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研究者指出,观察性研究和临床干预研究结果相左,提示低25[OH]D血症仅是患病的一个标志物。发病时出现炎症,可能会促使25[OH]D水平降低,这也是患大多数疾病时血25[OH]D水平降低的重要原因。
据悉,目前有5项研究正在评估每日补充40~80μg维生素D对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认知功能下降和骨折等疾病的影响。该领域持续有研究开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维生素D生产商、维生素D检测相关产品制造商及人工紫外线晒黑行业相关利益者的商业驱动。
来源:医师报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