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对话2013最受伤的人:医者伤心 无语问天

2014-1-7 10: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2|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对话一:【宫大鑫:病人伤害的,不仅是医生】大公健康:您在从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伤医”事件?宫大鑫:在临床上确实遇到过几例“伤医”事件,多是言语上的,一例病人家属因住院无床对我产生误解,对我施加身体上伤...

对话一:【宫大鑫:病人伤害的,不仅是医生】

大公健康:您在从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伤医”事件?

  宫大鑫:在临床上确实遇到过几例“伤医”事件,多是言语上的,一例病人家属因住院无床对我产生误解,对我施加身体上伤害,我报警后,以病人家属道歉而结束。有人的地方,就必然有人际关系的冲突。患者挂号找医生看病,本身就形成了一种买卖合同关系,而且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医疗业定义为健康服务业。

  对诊断结果,治疗效果的期望值的不同,对疾病理解的偏差及医患沟通不畅,医患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有的演化为“伤医”事件,轻的为言语上的不敬,重的为肢体接触。据我了解和观察,医患矛盾冲突演化成高级阶段——伤医,几乎都是患者主动对医护的伤害,可能会有患者认为医护诊治对患者的伤害更大,因为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不是一门治了就能好,花钱就有命的科学,见死不救是道德问题,但能否救活是科学问题。而且不同的人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不同地区治疗条件也不一样,不同人的治疗水平也不一样,医护是不会主观上伤害患者的。

大公健康:频繁发生的“伤医”事件,对您从医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宫大鑫:虽然科技迅猛发展,甚至遨游太空,但是人类对身体这个小宇宙的认识还处于童年阶段。人类能命名的疾病有上万种,能够彻底根治的不是很多,就连普通的感冒也要身体自己康复。对于大多数疾病医疗手段只能缓解症状,减轻痛苦,适当延续生命。白岩松曾在《医患之伤》节目中说:医学是科学,既然是科学,那就得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

  更为重要的是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科学,而探索的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当“伤医事件”频繁发生后,医生就会趋利避害,明哲保身,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最大限度保护自我。手术或者治疗风险大的病人,医生会尽量采取保守治疗方案,这就像投资一样,所承担的风险不大,获益也往往不是最大。

  “伤医”事件频发后,大多数医生都会采取保护性医疗,规避医疗风险。治不了还躲不了吗?

  大公健康:您有没有想过(或者已经在使用的)一些应对“伤医”事件的做法?

  宫大鑫:我在微博里写了很多科普和就医常识,一方面宣传科学知识,防止病人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增进医患了解。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对医学的了解和对医生信任的基础之上——你眼中的我,正如我眼中的你;医生不是屠夫,患者也不是蛇。

  我们都要牢记:医生的手,不是欺压百姓的手,也不是沾满人民鲜血的手,更不是收刮民脂民膏的手。医生的手是使用医术的手,是救死扶伤的手。请伸出您那团结互助,鼓励合作,理解信任的手吧。

  大公健康:面对“伤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宫大鑫:需要救治的,不仅有病人,还有整个社会;病人伤害的,不仅是医生,而是整个社会。

对话二:【马常青:做医生曾让我觉得非常荣耀】

大公健康:您在从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伤医”事件?

  马常青:遇到过人身危险,并有4名同事和1名患者被砍。那是2010年2月6日,一名男子独自一人持刀在我们医院内科楼二楼脑病科、三楼肾病科(糖尿病科),而后转向门诊6楼针灸科,连砍四名医生一名患者,其中四名重伤,一名轻伤。在事件发生后20分钟,在医务人员和患者报警下,赶赴现场的民警与在我院就诊的一名公安干警、医院的值班院领导、保卫科人员当场制服该男子,并已被拘留。

  大公健康:频繁发生的“伤医”事件,对您从医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马常青:曾动摇过当医生的念头,远在老家的父母经常担心我的安全,自己压力也很大,时常做梦身陷囹圄,很希望能离开非常危险的岗位比如说急诊。

  “伤医”事件频繁发生后,平常给患者看病时,常常会有很多顾虑,这与我当初想当医生的想法截然不同,那时候认为当医生就是,非常荣耀、受人尊敬的安全的职业。

  大公健康:您有没有想过(或者已经在使用的)一些应对“伤医”事件的做法?

  马常青:一直想买一个警用的电棒或者木棒防身,或者有没有穿在身上的衣服可以也防止受伤的,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准备到、没有买到。见到我有同事有警用的辣椒水的,很是羡慕啊!

  大公健康:面对“伤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马常青:请不要让医者仁心,变成医者伤心。

对话三:【蔺宏伟:面对“伤医”事件 我很无语】

从医过程中曾被患者家属伤害

  蔺宏伟表示,自己曾经历过一次“伤医”事件。10年前,病房里有个肠瘘患者,术前还好好的,但后来出现了问题,家属们就立刻翻脸。全家20多人堵住病房不允许他们进出,把他和几个医生堵在医生办公室,女家属开始打人砸东西。年长的张教授(化名)叮嘱他们绝对不要还手,他被男家属抓住衣领,死死地顶在墙上。家属对他们吐口水打嘴巴,这时候家属开始围攻他们的老主任,他上前推开家属,结果被一个女家属咬住了手指,当时肌腱都露出来了。事后警察来了也没说啥,不了了之。

  面对频繁“伤医”事件 越来越心冷

  蔺宏伟说,白衣天使,治病救人,听起来是很高尚很伟大的。不过现实可不是这么简单,医生仅仅是个职业,却承担着太多的风险和责任。医生不是神仙,患者不是机器,看病不是修理机器那样简单,好多事情影响因素太多。如果每个人治病都一帆风顺,岂不是没有人会死亡了。在面对今年频发的“伤医”事件时,越来越心冷,感觉前途渺茫。

  “不做英雄”来应对“伤医”事件

  在这种大背景下,要想安生,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尽力努力防范并发症的出现;善待患者,耐心、客气、多多沟通;拿出超过看病的几倍的精力去解释去沟通(这注定影响治疗的效果);尽量不要逞能,不要尝试风险,不要做英雄。

  蔺宏伟表示,只有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才有机会挽救更多人。面对“伤医”事件他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很无语”。

来源:大公网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