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俩月走访11家医院 透视医患关系

2014-1-13 13: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1|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今报记者进病房”栏目,今天要与大家说再见了,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走进洛阳市及周边县区的11家医院,与医务人员一起上班,记录他们工作中的点滴,并真实呈献给读者。做这一组报道,我们并不...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今报记者进病房”栏目,今天要与大家说再见了,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走进洛阳市及周边县区的11家医院,与医务人员一起上班,记录他们工作中的点滴,并真实呈献给读者。

  做这一组报道,我们并不是要标榜医务人员有多么伟大,而是想借助细微的透视与平实的记录,寻找医患关系的敏感源,使善良的医生和善良的患者之间,多一分理解与信任。

  【战胜恐惧】

  “进病房”第一站 竟是太平间

  因为工作关系,平时也常去医院采访,但对医院这个地方的了解,仅仅处于勉强分得清内外科看什么病的阶段。我自觉胆子还比较大,但“进病房”的第一站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在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前期联系中,发现了李健康这个人的典型事迹,当时只顾兴奋又找到一个亮点,却忽略了他的工作地点是太平间!

  11月1日上午,天有些阴,我在太平间附近徘徊了许久,不敢往里面看,手揣在兜里还一直冰凉。斗争了十几分钟,心一横,摘掉眼镜,站在了太平间的门口。李健康和另一位老师傅挽着袖子正给躺在担架上的遗体擦洗。直到尸袋的拉链拉上,我才敢装作若无其事地跟李健康聊天。

  一天的采访结束,李健康说:“这闺女胆子还怪大。”第一次到太平间,他也害怕,见得多了,才没有了顾忌。

  选择医生这个职业,要过的第一关是战胜恐惧。采访中一位医生曾说,上学时刚学人体解剖,看见躺在案台上的遗体,吓得不敢上前,但还得硬着头皮去操作。时间久了,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把人腿骨带回宿舍研究,晚上就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上。

  另一位医生觉得,不仅仅是习惯了,更是职业使命使然,选择了这一行就意味着要接触死亡,接触血淋淋的外伤,心理变得越来越强大,越强大就会越冷静,才能临危不乱。

  【红包怎么“收”】

  先收下让患者放心

  再冲抵治疗费

  患者家属送的红包收不收?“不收”是标准答案,“收”有时也未必错误。送礼,也是如今医疗环境的一种畸形产物,它的背后,则是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

  “不送礼,手术不给安排;不塞钱,医生平时不尽心。”这股子歪风在医院里长期盘旋。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科系主任、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王晓阳觉得,患者有这样的想法,着实让医生委屈,所有的医生都会尽全力给患者治病,因为他们毕生以此为业,谁也不会故意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抹黑。

  所以,红包坚决不能收。但有时候,手术前为了让患者及家属安心,只能先收下患者家属几次塞来的红包。手术后把红包交成住院费的例子,每家医院都不在少数。

  医生也都不否认,这个队伍中有“害群之马”。本就越来越脆弱的医患关系,再也经不起“不信任”的冲击。我们希望,善良的患者和善良的医生能换位思考,不再让双方受到伤害。

  【超人与女汉子】

  医生忙着救人

  自己感冒都顾不上治

  去偃师市人民医院采访时,跟着医生到一个科室会诊,一位年龄不大的小护士站在桌子旁边,一直念叨“瞌睡死了,瞌睡死了”。当时已近中午11点,她从前一天晚上6点接了夜班,第二天临近中午还没有回家休息。眼皮不住打架,她不敢坐下,一沾凳子肯定会睡着。

  一个通宵班,再加一个上午,接近18个小时的班,每一个医务人员都经历过,甚至24个小时、48个小时连轴转都是“小意思”。有时一台手术,医生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精神还要高度紧张。一位小护士说,在医院里,男的是“超人”,女的是“汉子”。

  偃师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牛长斌,一大早吃了一把药,自嘲道,要求患者注意的健康事项,他一样都没有做到,虽是医生,照样也得了一身病。

  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王姣玲,采访当天趁着中午的休息时间,给自己输液,希望纠缠了一个多星期的感冒早点离开。

  采访中问过很多医务人员下班后有什么娱乐活动,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回家休息。

  【亲人与病人的天平】

  工作太忙

  偶尔去接孩子被老师当陌生人

  采访时,我问一位王姓医生,你把病人当做什么?当亲人吗?这位医生想都没想就说,不,还是当做病人,因为我对他们比对亲人要好。

  这句话让我心里一酸。王医生说,她从业近30年,陪患者的时间远远多于陪自己的家人,她和患者聊家长里短,却从来没在儿子小时候给他念过故事书;她给患者买饭端药,却连回家看看父母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科4个男大夫之一的张永超,给我讲了一个“笑话”,他们医院的一位医生下了班去接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却不让接,非要给孩子的妈妈打电话确认。因为孩子上到中班,他只去接过3次,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他。

  听了这个“笑话”,却一点都笑不出来。大多数医生缺席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重要阶段。

  “官二代”、“富二代”众多,“医二代”却越来越少,不少医生强烈反对孩子学医,希望他们能找到一个轻松点,至少能按时上下班的工作。
当然,依然有不少年轻人奔赴在成为医生的道路上。采访中结识了一位90后实习医生,刚刚到医院两个月,新鲜劲儿还没过去。他选择当医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职业很神圣、充满挑战、有成就感。

  两个月的采访,11家医院不同科室的体验,真实地呈现了医务人员每天的工作,跟着他们忙活,倾听他们的牢骚。一位受访医生打来电话,说他每期必看,非常感谢东方今报能够用这样一个平台,给医生们一个“抱怨”的机会。他也相信,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没有谁强势谁弱势,缺少的是沟通和理解。在疾病面前,医生和患者永远是同一战壕里誓死御敌的勇士。

来源:东方今报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