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Diabetologia杂志在线公布的一项荟萃分析,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增加,然而,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非肥胖的人群中。作者认为,这可能表明,只有当没有更强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存在时,糖尿病家族史才能成为糖尿病前期的一个可测量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家族史是众所周知的糖尿病前期的一个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可以使后代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增加一倍。然而,关于糖尿病前期或其亚类如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减低(IGT)的研究一直相对较少。
在这项研究中,一个研究小组与Andreas Fritsche教授带领的德国纽贺堡糖尿病中心,分析了来自4个研究中心的8,106名非糖尿病患者的数据,其中5,482例糖耐量正常,2,624例出现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减低(IGT)。
已证实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前期风险显著相关,家族史阳性的人群比家族史阴性的人群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增加40%,即前者患病的风险是后者的1.4倍(95%可信区间为1.27-1.54)。但进行多因素分析,将参与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考虑进来时该风险只增加26%。
研究人员发现在各种糖尿病前期的亚型中,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的人群单独出现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风险最低,其比值比是1.25,其次是单独出现糖耐量减低的风险,比值比为1.37,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合并出现的风险最高,比值比为1.64。
研究者指出,糖耐量减低比空腹血糖受损更容易进展为糖尿病,但糖耐量减低与糖尿病阳性家族史阳性的关联却比空腹血糖受损与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关联弱,这出乎大家的意料。
空腹血糖受损与肝脏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而糖耐量减低往往伴有肌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据此人们可以推测,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的人群与肝脏胰岛素抵抗可能有一个强有力的联系。
总体来看,校正BMI后,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和糖尿病前期的关联只在非肥胖人群中(BMI<30 kg/m2)存在显著性。
作者认为,调查结果表明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在糖尿病风险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多数糖尿病风险问卷调查,其中包括德国的糖尿病风险评分和芬兰的Findrisk问卷,均明显依赖于肥胖这个特点。糖尿病风险问卷因增加了家族史这项信息而提高了其预测糖尿病的价值,该价值的提升幅度在非肥胖人群中更显著。
编译自: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Linked to Prediabetes. Medscape. Aug 23, 2013. (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 王燕飞编译;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