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晚上,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值班的曾医生,向一发烧患儿的家长建议,为防止抗生素滥用,不采取输液,而是一边服药一边观察。结果,患者父亲荣某数次掌掴曾医生,致其唇面流血不止。医院认定治疗方案并无不妥。福田公安分局回应,对荣某作出行政拘留3天的处罚。
这一处罚,合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也给了受袭的医生一个说法。但拘留3天就完事了吗?
荣某的疯狂行为,不仅践踏法律底线,也违背道德良知。为自家孩子担心,却对他人下手那么狠,自私、冷酷!
荣某的行为丧失理性,应受到全社会的谴责,也应引起我们每个人的理性思考。患方对医生、医院有意见,可以走正常渠道投诉。不讲道理讲“武力”,只会使事态更复杂,双方都受损。这种逞强耍横之举,与文明城市格格不入,与新春气氛极不相称。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有的人十分缺乏科学素养。按照“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一医学基本原则,曾医生的治疗方案是一个优选,但荣某不仅不懂而且不信,并坚称医生对治疗不负责任。看来,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
同时,化解医患矛盾需要双方努力。一方面,医院要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护人员要热情服务,耐心释疑;另一方面,患者及亲属也要尊重医学规律,理性沟通与就医。疯狂袭医事件给人们提了一个醒:和谐医患关系,从当一个守法、有德、讲理性、懂科学的市民做起。
我们期待有关部门严格依法处理这起事件。
(原标题《疯狂袭医: 拘留三天就了事?》 来源:深圳特区报)
网友评论:没文化真可怕
@宏飞-爱生活:其实打点滴就是静脉注射,非常危险,一旦有问题,抢救都来不及。医生不建议输液是对的。家长怎么这么喜欢输液啊,没文化真可怕啊!
@星槎泛海:许多小孩过敏试验不明显,输液过敏致死现象屡有发生,危害极大,无知!
@Kim:无知,愚蠢,当下,生病建议不输液的医生太少了,岂不知,输一次液和动一次小手术的后果是一样的。
@宋光:互不信任,互相防范,眼里好人不多,路上陷阱不少。社会风气左右了人们的心态,心态支配了语言行为。社会风气正了医患关系自然就融洽了。
@戴和平律师:处罚太轻,到处泛滥!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七条 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应予立案追诉。
(来源:新浪微博)
光明时评:为输液掌掴,常识缺失也是致命伤
前日晚上7时左右,因不满诊断结果,一名患儿父亲数次掌掴深圳儿童医院一急诊医生,致其嘴唇和牙龈破裂伤。北大深圳医院鉴定为轻微伤,而这名伤人的患者家属则被莲花山派出所拘留。福田公安分局回应,因为故意伤医,他将接受行政拘留3天的处罚。(2月4日《南方都市报》)
医生被打,而打人者也受到了治安处罚,这样的结果令人唏嘘。由输液引发的暴力冲突事件,不过是时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掌掴发生的原因值得深思,虽然医患信任是根本原因,但患者医学常识的缺失,同样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致命伤。而就事件本身来说,也不能用“医德下滑导致的信任‘公地悲剧’”轻描淡写的作解。
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甚至我们很多人都扮演着共同的角色。社会的功利和浮躁,表现在各个方面,就医也无以幸免。过度医疗是国内医学界的一个顽疾,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有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大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正是由于“输液依赖”和一些医生在其职权之中过多使用输液治疗,导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输液大国。这其间固然有医疗逐利导致的过度医疗,以及医德下滑下未能坚守最基本的医学原则,但也跟患者医学常识有关。
现实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便是医生与患者之间出现了角色的错位。按理说,囿于医疗的专业属性,诊治的主动权在医生而不是患者及家人,比如采取什么治疗方案,处什么样的方子,吃什么样的药,都应当以医学判断作为前提,而不是患者的要求。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情况下却是患者作为诊治的主导者,吃不吃药,打不打针,输不输液,都往往根据患者的要求来。以“为输液掌掴”来说,医生的坚持是基于医学的判断,而患儿家长的要求却是基于诊治的速度,两者是诉求上的反差就导致了冲突的发生。
患者急于“速效”性治疗,便会对医生的治疗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并因此成为过度医疗的推手。比如从常识来说,普通病毒性感冒属于自愈性疾病,并且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好转。然而患者为了短期好转则随便用药,事实上这样优做并没有什么益处,既不能缩短好转的时间,又给身体带来了伤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在于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假若患儿家长对“病毒性感染周期在一周左右,孩子会有持续3天左右的发热,属于正常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不仅不会主动要求给孩子输液,还能对防止抗生素滥用有所防备。
医德高尚者一点的医生,会基于职业操守而坚持自己的判断,其结果也可能换来“掌掴”,而“明智”一点的医生,则可能选择迎合而回避矛盾。在日常中,我们经常听到医生问病人,“吃中药还是西药”、“打针还是吃药”、“输液还是打针”,甚至问“你喜欢怎么治”……不过,这种把主动权交给患者的做法,从根本上还是双方不负责的表现。医生让渡了自己的责任,而患者又替代了医生的职能。 患者的判断和选择,应当基于一定的医学常识,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与医生的沟通与互信。虽然医生不是万能的,其专业素养也并非完美,但两者的互动应建立在共识之上,利益诉求与行为判断缺乏相应的基础,基本信任就难以构建。透过“掌掴事件”来看,普及相应的医学常识,提高全民医学修为,当为构建医患信任,改善医疗环境的重要选择。
(原标题《为输液掌掴,常识缺失也是致命伤》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