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开放前瞻性研究显示,对于初始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治疗失败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改用利妥昔单抗可能比改用其他抗TNF药物好得多。
在SWITCH-RA试验中,研究者招募了405例在初始TNF抑制剂治疗无应答或不耐受之后改用抗CD20 B细胞耗竭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an)的RA患者,以及323例在同样情况下改用另一种TNF抑制剂的RA患者。
6个月后,采用红细胞沉降率计算并校正基线特征和疾病活动性,利妥昔单抗组患者的10分制28关节RA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3–ESR)平均改善1.5分。
改用第二种TNF抑制剂的患者,DAS28-3–ESR平均改善1.1分(P=0.007)。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在基线时情况更差(平均DAS28-3–ESR评分为5.2分 vs. 4.8分)。研究者未介绍患者改用的第二种TNF抑制剂的名称。
英国利兹大学的Paul Emery医生指出,上述结果“提供了来自真实世界临床实践的证据”,表明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而非另一种TNF抑制剂作为二线生物治疗可获得明显更佳的6个月临床应答。
上述结果支持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的利妥昔单抗RA适应证,即与甲氨蝶呤联用于TNF抑制剂应答不佳的成年患者。
在一项亚组分析中,利妥昔单抗仅在用于血清阳性患者时保持其统计边缘,这类患者大约占研究人群的80%。尽管血清阴性患者在6个月时显示出改善,但“在利妥昔单抗组和更换TNF抑制剂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由于血清阴性患者数量较少,该研究没有足够效能去发现较小的差异,但上述结果与“近期研究报告的血清阳性患者对利妥昔单抗临床应答较强”相符合。
在一项二次亚组分析中,利妥昔单抗仅在因初始TNF抑制剂治疗无效而停药的患者中保持统计边缘,而在不能耐受初始TNF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则不然。
上述结果的意义在于,当初始TNF抑制剂治疗无效时,患者很可能并未患TNF-α介导性疾病。其效能随时间流逝而减弱,最可能的解释是,患者产生了对该药的抗体。在这两种情况下,改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生物制剂——例如利妥昔单抗——很可能是最佳选择。
该研究的受试者来自欧洲、南美和加拿大。多数受试者为中年女性,有大约8年的RA病史,使用第一种TNF抑制剂大约2年时间。
改用利妥昔单抗组和改用另一种TNF抑制剂组分别有0.7%和0.2%的患者被诊断为肺炎,分别有0.7%和0例患者被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改用另一种TNF抑制剂组有1例患者的结核检查结果为阳性,但预防性治疗结果理想。
改用另一种TNF抑制剂组有2例患者被诊断为新发鳞状细胞癌。改用利妥昔单抗组发生了1例前列腺癌和1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文献来源:Ann Rheum Dis 2014 Jan 17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