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障碍,其临床表现通常包括肝功能异常、肝脏生化指标异常、凝血功能障碍,部分可进展为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发生死亡。根据组织学特点和疾病进展,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少于10例/百万人/年,最常见于既往健康的30多岁成年人,并对于临床诊疗提出独特的挑战。
2013年12月26日发表在《NEJM》的一篇综述介绍了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目前的治疗方法。小编节选病因及治疗方法部分编译如下,以飨读者。 一、急性肝衰竭的病因
急性肝功能衰竭在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少见,其中病毒感染(甲肝,乙肝和戊肝)是主要的原因。公共卫生措施(如接种疫苗和改善卫生条件)等是导致这些感染在美国和许多西欧国家的发生率降低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常是药物性肝损伤。
1.病毒
从全球来看,有超过50%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报告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甲肝和戊肝感染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当然,急性肝功能衰竭也可能发生于乙肝感染后,这在一些亚洲和地中海国家较为常见。
2.药物诱导的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在美国导致急性肝衰竭病例中约占50%。这种伤害可能是剂量依赖性和可预测的。对乙酰氨基酚所引起的肝毒性,是美国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
特殊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比较少见,即使对于暴露在潜在肝毒性药物中的患者也是如此。只有少数药物诱导性肝损伤患者进展为肝性脑病和急性肝功能衰竭。其他因素,如老龄、血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增加、凝血疾病等则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3.其他原因
在原发性心脏危重患者、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衰竭的患者中,可能发生急性缺血性肝细胞损伤或缺氧性肝炎。其他原因还可能有肿瘤浸润、急性Budd-Chiari综合征、中暑、摄食蘑菇、以及代谢性疾病如威尔森氏症等。 尽管科研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许多情况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原因仍然不明。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一种新型病毒,或暴露接触毒素。这些病例经常伴随有亚急性临床表现,且在没有进行肝移植的情况下存活率较差。
二、急性肝衰竭的危重监护
1.早期监护
如果以昏迷或躁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将会对诊断肝损伤造成延误,特别是在黄疸症状较轻的超急性病例或亚急性病例中,其可能被误诊为慢性肝病。早期与肝脏中心专家进行讨论,可能对于诊疗的指导,以及加快状况尚可患者的转危为安至关重要。
※ 早期恢复血容量和全身灌流可以预防或减轻器官衰竭的严重程度。
※ 肝性脑病可能进展迅速,尤其是在超急性患者中,患者可进展为躁动或昏迷。尽管各医疗中心的做法各不相同,但建议及早气管插管和镇静,以方便常规护理。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并防止吸入性肺炎。
※ 低动脉血压与全身血管扩张、具有或不具有确诊的脓毒血症,也常见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其与更严重的肝性脑病和死亡率增加有关。
※ 显性出血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较少见,该症状或反映了患者止血的缺陷。在大多数情况下,肝合成凝血因子的损失与肝功能来源抗凝剂的损失相一致。
2.后续监护
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快速进展,常涉及一定程度的肝脏外器官受累,因此需要早期重症监护。应该查明导致肝损伤的原因,可依据其病因采取具体的治疗方案。长时间不恰当的检查和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肝移植难以进行。如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发展为败血症,则此为手术禁忌证。 三、急性肝衰竭的治疗
1. 代谢和营养支持
该治疗方法的目标是实现整体代谢水平和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能够极大地提高肝再生的条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其他危重病人一样,对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这种支持疗法也有具体的注意事项。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可以通过静脉内输注葡萄糖来预防,要避免大容量输低渗液导致的低钠血症和脑水肿。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高能量支出和蛋白质分解代谢,需要营养支持,以保持肌肉体积和免疫功能。肝性脑病患者,采用肠内蛋白1.0-1.5g/天/公斤,同时需多次测量血液中氨的含量,高氨血症恶化或有其他方式颅内压增高风险的患者,应在短期内降低蛋白质的负荷。
2. 预后评估
早期确定单独药物治疗无法存活的患者,对于确定肝移植的潜在人群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许多患者在等待肝移植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进展导致疾病恶化,故移植候选人应尽快确定。
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各种预后评估系统,虽然具体细节各不相同,但它们有共同的特征,且多数是从未经肝移植治疗的历史病例队列研究分析中得出。出现肝性脑病是一个重要指标,还需进一步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肝损伤的严重性,并通过其凝血功能障碍或黄疸程度来进行评估。
通过荟萃分析证实,伦敦国王学院的评价体系标准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异性,但灵敏度有限。为解决这些限制,各种替代的预后系统和标记物已被提出。迄今为止,仍没有可普遍被接受的预后评估系统,但需要改进确定移植候选人的方法这一点是明确的。
3. 肝移植
尽管肝移植可用于一些具体原因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但此疗法并未广泛获得使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进行肝移植的人数小于10%。在此小于10%的患者中,尤其是那些存在颅内压增高风险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管理极具挑战性,存活率比那些选择性肝移植相关的患者要低。
根据注册表数据报告,目前肝移植后1年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79%和72%。大多数急性肝功能衰竭在移植后由于手术后最初3个月的感染而发生死亡。老年受者、接受老年移植肝、部分移植,以及与捐赠者ABO血型不同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危重病人中早期受损肝移植功能耐受性差,易患颅内高压症和败血症。
4. 其他治疗
肝移植的局限性导致晚期患者需评估使用其它的疗法。肝细胞移植是指门静脉或腹腔内输注分离的人类肝细胞,以增强肝脏功能。该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在新生儿和小儿先天性代谢疾病中。但迄今在小儿急性肝衰竭中的治疗经验是有限的。被注入的细胞量仅占理论肝脏质量的5%,这对于大块肝坏死患者是不够的,相关技术仍然处在实验性阶段。
在等待最终的肝移植或促进自体肝脏的再生时,可通过去除血循环中的毒素以稳定患者的临床情况。体外肝脏辅助装置是以非生物透析为基础的、用于全身排毒的系统。而生物人工肝装置,则纳入猪或人类的肝细胞用来替代解毒和合成功能。 广泛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一项涉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患者生存未见获益,但这项研究结果可能受到75%移植率的混杂因素影响。另有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以猪肝细胞为基础的肝脏辅助装置似乎是安全的,但在二次分析中也没有表现出生存获益。现在,体外装置的使用仍应被限制在临床试验阶段。初步报告表明,大容量的血浆交换可能是有希望和前途的治疗方式。
来源:医脉通综合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