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介入新技术拆除体内 “定时炸弹”

2014-2-20 09: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9|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今年82岁的谭伯,一周前因“肺炎、高血压病”入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区。做CT检查时,发现谭伯腹部有一个直径达5.2cm的巨大腹主动脉瘤,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联合介入放射科会诊后,决定采...

今年82岁的谭伯,一周前因“肺炎、高血压病”入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区。做CT检查时,发现谭伯腹部有一个直径达5.2cm的巨大腹主动脉瘤,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联合介入放射科会诊后,决定采用介入诊疗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进行局部麻醉对下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对谭伯进行“拆弹”。

“介入拆弹”:安全可靠

按照传统治疗方法,腹主动脉瘤需在全麻下行开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手术创伤极大、出血多、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高。82岁高龄的谭伯,有肺炎、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

近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周密的准备,由介入放射科陈国东博士主刀,陈胜利主任指导,为谭伯施行了局麻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手术仅花了一个半小时便顺利完成了。术后次日,谭伯已经能自己下床漱口、吃饭,“清除了这个‘定时炸弹’,我的心都定下来了!”谭伯笑咪咪地说。

据了解,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方法为经股动脉将特制的覆膜支架系统输送至腹主动脉瘤内,精确定位后将支架释放并固定于腹主动脉壁,重建血管内腔,把高压的动脉血流与腹主动脉瘤壁相隔离,从而达到防治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目的。对于不适合手术或不能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相对无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局部麻醉最优

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绍,目前,广东省内仅有几家大医院能开展局麻下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且绝大多数医院采用全麻下股动脉切开植入的术式。而该院介入放射科采用更先进的局麻下经皮穿刺股动脉植入和介入缝合血管的方法,创伤更小、出血更少、康复更快。患者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正常进食,尤其适合像谭伯这样高危腹主动脉瘤的患者。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技术,其手术创伤较小,使许多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病人获得了救治机会。但该法受瘤体解剖学条件限制,肾动能不全、造影剂过敏者无法应用,也可能有内漏等严重并发症或需中转开腹手术。且对置入的人工血管的形态、结构、位置的远期变化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关内容

1991年阿根廷医生Parodi等首次报道经血管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此后,该技术在世界各地大型医院或研究中心相继开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证实。

2011年,在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公布的麻醉建议中,腹主动脉瘤处置指南部分指出行修复术治疗优选局部麻醉,区域或全身麻醉仅用于局部麻醉禁忌证患者,血管外科学会的现行腹主动脉瘤处置指南也建议采用局部或区域麻醉而非全麻。

来源:老人报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