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ISC2014]强化降压或双抗治疗是否影响认知?

2014-2-24 14: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2|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2014年国际卒中大会(ISC)于2月12-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召开。会上,有包括由我国学者带来的CHANCE研究亚组分析报告等多项研究进展。SPS3最新研究结果提示强化降压和(或)双抗治疗...

2014年国际卒中大会(ISC)于2月12-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召开。会上,有包括由我国学者带来的CHANCE研究亚组分析报告等多项研究进展。SPS3最新研究结果提示强化降压和(或)双抗治疗均不影响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

收缩压目标值130mmHg对腔隙性脑梗死可能更有益处

SPS3研究是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皮质下卒中二级预防研究,此项随机开放试验入选了2003年3月-2011年4月生活在北美洲、拉丁美洲和西班牙,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的、有症状的新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前期研究结果提示在卒中二级预防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双抗)并不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在本次大会上公布的SPS3最新研究,根据2×2多因素分析设计将研究对象分为收缩压高目标值(130~149mmHg)组和低目标值(<130mmHg)组,结果显示两组卒中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收缩压目标值130mmHg体现出获益的趋势。

血压是否越低越好,贝纳旺特(Oscar R.Benavente)教授指出,在新发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血压并非越低越好。强化降压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不多,反而会带来风险。

PRoFESS试验纳入20330例近期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将血压降至120mmHg会增加卒中复发风险。另外,一项纳入3680例非心源性栓塞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研究亦在血压接近120mmHg人群中发现卒中复发率升高,甚至高于血压140mmHg以上人群。

Benavente教授指出,血压变异性在脑小血管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血压变异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体内神经内分泌调节、行为因素等综合平衡的结果,是人体血压的本质特征之一。根据时间长短,血压变异性可分为短时变异和长时变异。2010年《柳叶刀》(Lancet)杂志接连刊登了罗思韦尔(Rothwell)等进行的多篇大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血压变异性对临床心脑血管事件有着强有力的预测价值。血压变异性是不依赖于平均血压的深部及幕下脑微出血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强化降压或双抗治疗是否影响认知?

在本次大会上,Benavente教授还作了关于SPS3慢性降压治疗和(或)双抗治疗对近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影响的报告。该研究旨在确定血压控制和抗血小板治疗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

主要终点事件是卒中复发,次要终点事件为认知能力下降,认知水平采用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ASI)进行评价。入选患者被随机分入两种干预措施组:①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②收缩压控制两个目标(高目标值130~149mmHg与较低目标值<130mmHg)。进入研究时及其后每年,受试者将接受CASI和其他7项神经心理测试,在校正年龄、性别、教育和区域后用线性混合模型对所得分数进行分析,以确定不同血压控制或抗血小板治疗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MCI)变化。

结果显示,1年后血压高目标组和低目标组平均血压分别为136mmHg和125mmHg。每例患者平均神经心理评价次数为3.3次,平均CASIz值变化从基线至1年为0.11,从基线至3年为0.15,在血压控制组、抗血小板控制组和联合控制组均未发现随时间变化的CASIz值改变(P值分别为0.95、0.33、0.27)。此外,其他神经心理评估也无明显改变。

SPS3是腔隙性脑梗死队列研究,MCI在该组人群中较常见,约有一半患者基本符合MCI诊断标准,且这些患者很少伴有严重运动障碍,MRI检查的结果与临床MCI诊断一致,MRI上显示白质疏松程度与MCI严重程度相关,故校正白质疏松程度后,CASIz值与血压控制无关。

其他成果

大会上还公布了另外3项关于SPS3的研究成果:

◆ 未发现性别对SPS3结果产生影响,提示降压和抗血小板治疗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都是安全有效的;

◆ 青年卒中的亚组研究,双抗组所有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且出血风险并未增加,提示青年群体对治疗反应性与老年群体存在差异,双抗治疗获益更多;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的颅内血管扩张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结果提示,在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中,只有基底动脉扩张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独立相关,与卒中再发无关,提示颅内大血管功能状态不能提示小血管病变的情况,小血管病变有独立的发病机制。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