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影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预后的因素

2014-2-25 10: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5|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作者:杨苏乔杨媛华翟振国王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100020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

作者:杨苏乔 杨媛华 翟振国 王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100020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VTE是一种较为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VTE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国内部分医院的统计资料显示门诊住院病例数、疾病构成比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资料显示,欧洲每年症状性VTE发生人数超过150万,VTE相关死亡人数每年约543 500,突发致死性PTE 435 000;美国每年VTE的发生例数超过200万,VTE相关死亡每年约296 370例,突发致死性PTE 101 032例。肺栓塞国际合作注册登记研究显示,PTE患者的2周病死率为11.4%(280/2454),3个月内病死率为17.4%(426/2454)。因此,对PTE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进行危险分层,进而进行规范化治疗,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预后显得尤为必要。本综述旨在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PTE危险分层的指标,从而提示临床。

一、临床信息对PTE预后的判断价值

1.临床信息:休克或体循环低血压是提示急性PTE患者预后不良最重要的临床征象。肺栓塞国际合作注册登记研究对2454名门诊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发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病死率是58.3%(56/96),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病死率为15.1%(317/2093)。有学者提出休克指数的概念,即心率与体循环收缩压的比值,是一种简单的评价患者预后的方式,比值>1则提示PTE患者预后不良。休克指数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相关,单独应用或联合超声心动图可较敏感地预测PTE患者的预后。

欧洲心脏学会在第8版指南中,根据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将PTE分为高危和非高危。高危(大面积)PTE患者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 mm Hg,持续15 min以上,此型患者病情变化快,短期病死率>15%。其他与预后不良相关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70岁,PTE发生前卧床时间>5 d,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和心动过速等。

2.评分系统:肺栓塞严重指数(pulmonaryembolismseverity index,PESI)评分和Geneva评分可用于评价PTE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PESI评分使用了年龄>65岁、男性,是否合并癌症、心衰、慢性肺部疾病,体温<36℃,脉搏≥110次/min,呼吸≥30次/min,体循环收缩压<100 mm Hg,意识变化和动脉血氧饱和度<90%,共11项指标,根据得分不同,由低危到高危共分为I~V级。Aujesky等纳入了899例确诊PTE的患者,研究证实使用PESI评分预测低危(PESI Ⅰ和Ⅱ级)门诊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帮助选择适合门诊治疗的患者,减少低危患者的治疗费用。Geneva评分中包括年龄≥65岁、男性,是否合并癌症、心衰、冠脉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既往VTE病史,脉搏>100次/min,呼吸>30次/min,体循环收缩压<100mm 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D-二聚体水平和超声显示存在DVT,共13项指标。根据患者的得分,分为高危(≥3分)和低危(≤2分)。David等比较了Geneva评分和PESI评分对PTE患者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研究纳入了599例确诊为PTE的患者,结果显示PESI评分对PTE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优于Geneva评分。

二、超声心动图对门诊预后的判断价值

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ic,TTE)是临床中检测右心功能不全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具有无创和相对廉价的特点。尽管一些研究显示,应用TTE评价血压正常门诊患者的预后缺乏可靠性,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TE评估的右心功能不全已经成为早期预测非大面积PTE患者病死率的最重要指标。

在30%~40%血压正常的PTE患者中,可以用TTE检测到右心功能不全。此类患者30 d病死率是不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两倍。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也预示着发病6个月后肺部栓子溶解不良,以及复发性VTE发生率增高。

在门诊患者中,使用TTE常规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右心室运动减低;右心室扩大,尤其是四腔心切面中右心室与左心窒的舒张末期内径之比(RV/LV)>1;以及肺动脉高压的征象。Fremont等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纳入1416例PTE患者,发现TTE中RV/LV≥0.9是血压正常PTE住院患者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tem等发现右心室运动中、重度减低,Rv/LV>1和肺动脉收缩压>50 mm Hg,可以评估急性PTE患者的早期预后。Sanchez等纳入了570例急性门诊患者,30 d内不良事件(死亡、继发心源性休克或复发性VTE)的发生率为7.4%(42/57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v/Lv较正常值增高0.1与PTE患者30 d内预后不良存在相关性。

三、CT肺动脉造影对PTE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前,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araphy,CTPA)在PTE诊断中广泛应用。CTPA不仅可以显示肺动脉栓子,对疑诊的急性PTE患者作出诊断,还可以利用肺动脉阻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定量评价栓子数量,确定肺动脉阻塞的范围与程度。

多种评分方法可以获得PTE患者的PAOI,如Qanadli评分、Miller评分、walsh评分及Mastora评分等。其中Qanadli评分是目前相对常用的评分方法,综合肺动脉阻塞位置和阻塞程度进行计算,具有简单、准确及可重复性强的优点。Qanadli等的研究结果表明PTE严重程度与PTE患者PAOI之间可能呈线性相关。Collomb等发现,需应用溶栓和(或)栓子摘除术治疗的严重PTE患者的PAOI(54.3%)明显高于非严重PTE组(应用抗凝治疗)的患者(23.9%),提示肺动脉阻塞的严重性与门诊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Ghanima等使用一种新的评分方法来评价肺动脉堵塞程度,发现近端血栓堵塞的程度与CTPA测定的PAOI、RV/LV比值,以及动脉血氧分压之间存在相关性。Masotti等的研究结果表明,Ghanima指数和TTE检测的右心功能不全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最近多项研究都在关注使用CTPA来评价右心功能不全,并据以判断PTE的预后。在CTPA中很容易得到RV与LV的内径比,并且RV/LV>0.9的患者30 d病死率是15.6%,而右心室不大的患者病死率为7.7%。近期一项研究纳入了48例入院的PTE患者,结果显示PAOI>50%,以及RV/LV>1.5可提示PTE患者预后不良。但这些结果并没有在PIOPED一Ⅱ研究中得到证实。

总之,CTPA有可能成为判断PTE患者预后分层的方法,但前期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CTPA对PTE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四、实验室指标对PTE预后的判断价值

进行PTE危险分层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和心脏生物标志物等。其中,心脏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L/T,CTnI/CTnT),脑钠肽/脑钠肽氨基末端前体(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肌红蛋白和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等。

1.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是预测血流动力学稳定PTE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为5.7,95%CI为2.1-15.1)。Pa02的水平与近端血栓堵塞的程度、CTPA测定的POAI和RV/LV比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的参数,如肺泡-动脉氧分压差(>50 mm Hg)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率(<0.50)与非老年PTE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肺泡死腔与PTE栓子的负荷可能存在相关性。在老年PTE患者中,只有血氧饱和度降低可以预测早期病死率,PaO2和肺泡-动脉氧梯度都不能预测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性。由于血气分析受基础疾病以及检测时间的影响,并不能作为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2.D-二聚体:D-二聚体水平可能与血栓延展和PTE的严重程度呈线性相关。近期研究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预测指标(HR值为4.8,95%CI为1.4~16.3)。Aujesky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因PTE死亡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未死亡者相比更高(分别为4578μg/L和2946μg/L,P=0.005),而D-二聚体水平<1500μg/L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

3.心脏生物标志物:(1)CTnI/CTnT:当心肌损伤时可继发微小梗死,使释放到血流中的肌钙蛋白增多。研究结果显示,CTnI水平升高可以作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Becattini等发表了一篇关于急性PTE患者肌钙蛋白水平和病死率之间相关性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CTnI和(或)CTnT水平升高与病死率增加有相关性,CTnI和(或)CTnT水平升高者病死率为17.9%,而水平正常者病死率为2.3%,甚至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亚组患者中也是如此(OR值为4.12)。Jimanez等在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也证实CTnI升高预示着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发生致死性PTE的可能性增加,而CTnI正常对病死率的阴性预测值为93%。(2)BNP/NT-proBNP:BNP/NT-proBNP水平升高对诊断右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低。一项新的研究显示,BNP较正常值升高>250 ng/L与PTE患者30 d内预后不良有相关性,有可能作为评估PTE患者早期预后的指标。另有两项研究结果表明,NT-proBNP与预后的相关性较CTnL/CTnT更好,特别是在联合使用TTE的情况下。近期一些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明确指出BNP/NT-proBNP对PTE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作用。(3)H-FABP、GDF- 15和肌红蛋白:H-FABP是一种细胞质小蛋白,当心肌损伤时,先于肌钙蛋白释放到循环中,也可作为评价急性PTE患者预后的工具。小样本研究结果表明,H-FABP水平不高的急性门诊患者预后更好,与肌钙蛋白和BNP/NT-proBNP相比,H-FABP升高对PTE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更高。

在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不产生GDF-15,但是当心肌缺血或压力负荷增加时,GDF-15水平明显升高。Lankeit等的研究结果显示,GDF-15可以作为预测PTE患者短期(30 d内)和长期(2年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GDF-15水平升高可提高CTnT、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对30 d内不良预后预测的准确性。也有学者认为肌红蛋白水平升高与急性PTE患者的早期病死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门诊患者死亡的指标。关于H-FABP、GDF- 15和肌红蛋白对PTE患者预后的探讨,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且H-FABP和GDF-15水平的检测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风险评估和预后分层是急性PTE的治疗基础。使用临床信息,影像资料或生化指标进行风险预测可能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而这方面恰恰是目前PTE治疗所遇到的挑战之一。目前对于急性PTE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患者应该选择哪种治疗方案;(2)临床信息、TTE、CTPA或生物标记物中,哪项指标最适合判别阿E患者的预后;(3)联合应用几种危险分层工具是否优于单独使用一种。因此,我们期待更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的诞生。

(杨苏乔, 杨媛华, 翟振国, 等. 影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预后的因素[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12).)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