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JACC: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的“肥胖悖论”

2014-3-3 11: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一项发表于《JAmCollCardiol》的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局限于年老、心功能减退、无心脏代谢疾病、复发心衰患者),BMI增加可降低心衰死亡率。研究背景及目的尽管BMI升高相应地增加...

一项发表于《J Am Coll Cardiol》的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局限于年老、心功能减退、无心脏代谢疾病、复发心衰患者),BMI增加可降低心衰死亡率。

研究背景及目的

尽管BMI升高相应地增加心衰发生风险,但有研究报道,在慢性心衰患者,BMI升高反而改善患者预后,即所谓的“肥胖悖论”。但是,肥胖是否影响急性心衰患者预后尚存在争议。肥胖可能意味着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少的肿瘤坏死因子和恶病质或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通常对于理想心血管健康的建议都强调减重的重要性,而在“肥胖悖论”存在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给予心衰患者何种建议呢?

为此,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Shah博士和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全球范围内体重指数(BMI)和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设计

该研究为一项全球性的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共纳入6142名患者。患者来自四个大洲的12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分析BM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

正常体重患者(BMI 18.5-25kg/m2)年龄较大、心衰更重、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较低。尽管世界范围内不同肥胖分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各异,较高的BMI仍与30天和1年死亡率降低相关;校正临床危险因素(年龄、血钠、肾功能、高血压等)后,BMI每增高5kg/m2,30天死亡率下降11%,1年死亡率下降9%。BMI净重新分类指数为0.119,较现行临床危险因素指标对1年死亡风险分级更有效。

30天、1年全因死亡率变化曲线

ADHF患者BMI增加减少心衰死亡率,但局限于年老(≥75岁,HR=0.82,P=0.006)、心功能降低(射血分数<50%,HR=0.85,P<0.001)、非糖尿病(HR=0.86,P<0.001)和复发心衰(HR=0.89,P=0.004)患者。

研究结论

尽管上述观察可以不足以支持体重增加对心衰患者有保护作用这一“悖论”,但它表明BMI较低的ADHF患者是极高危患者,而这部分患者此前却归类为“正常体重”者。年龄、心衰程度(严重/慢性)以及心脏代谢状态可能可以解释“肥胖悖论”。针对肥胖ADHF入院患者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超重的ADHF住院患者在疾病进展阶段需要特定的临床管理。

来源:医脉通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