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2月27日的知名期刊《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听觉器官耳蜗中发现了一种生物昼夜节律钟。这个生物节律钟可控制噪音性听力损伤痊愈的程度如何,为治疗有噪音性听力障碍的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项研究指出,如果每天在90dB环境中工作8小时,有将近30%的人会听力受损。早期表现为在噪音下听觉会暂时地下降,离开噪音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但是逐渐地难以恢复,通常最先受影响的是高频率声音4000赫兹的听力,然后逐渐波及中频与低频,听力下降有时会伴随耳鸣的症状。
一旦听力丧失,就难以恢复,并且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多证据指出,与内部毛细胞长期耦合的突触带和传入神经突触,对于维持听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听觉器官耳蜗中发现了一种生物昼夜节律钟。这个生物节律钟可控制噪音性听力损伤痊愈的程度如何,为治疗有噪音性听力障碍的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通过测量听觉神经的活动,研究人员发现,在夜间暴露于中度噪音水平的小鼠遭受到永久的听力损害,而白天暴露于相同噪音水平的小鼠则没有。因此,听力损伤后的痊愈能力,与发生听力损伤的时间段有关,耳内的生物节律钟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成功地“诱导”了小鼠耳内的生物钟,他们在夜间将小鼠暴露于噪音,同时刺激BDNF。于是,因为在噪音损伤后小鼠的听觉神经细胞成功痊愈,它们就受到保护而免于永久性听力损伤。
这些关于耳内生物钟的令人兴奋的新结果,发表在2014年2月27日的知名期刊《Current Biology》,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我们具有不同的噪音敏感程度。研究结果为噪音性听力损伤的治疗新方法提供了一条途径,这种听力损伤影响10%到15%的人口。
例如,这些研究结果对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工人、快速穿过时区的飞行人员和造访高噪音水平的音乐会及迪厅的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来源:生物通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