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个名为“KLC1E”的基因可能与早老性痴呆症(又名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有关,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通过验血诊断和治疗该病的新方法。
日本大阪大学的森原刚史等人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有的实验鼠不容易患上早老性痴呆症,其脑内所含的贝塔淀粉样蛋白也比较少。而医学界通常认为贝塔淀粉样蛋白在大脑内异常堆积是导致早老性痴呆症的原因。
研究人员于是分析了这种实验鼠的基因,在与普通实验鼠对比约2.5万个基因后发现,前者的KLC1E基因功能非常弱。
由于人体也有这个基因,研究小组还利用人工培养的人类神经细胞进行实验,发现如果将该基因的功能降至原有水平的20%左右,则细胞中所含贝塔淀粉样蛋白的数量会比一般水平减少约40%至45%。但如果增强这种基因的功能,则贝塔淀粉样蛋白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血液分析结果也显示,他们体内的这个基因功能比正常人要高约25%。研究人员据此指出,基因“KLC1E”是导致贝塔淀粉样蛋白大量堆积并引发早老性痴呆症的原因之一,但其因果原理尚不为人所知。如能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可望最终开发出针对早老性痴呆症的血液诊断法和治疗新方法。
来源:生物通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