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 程熠
近日,《柳叶刀》一篇社论文章称,针对姑息治疗,亟需开展一场和平、人道主义、全球性运动。
该期“专题”中三篇文章重温了常被引用、由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71年12月23日公布的《国家癌症法案》所引发带有军国主义性质的挑战。虽然人们很容易将这场由尼克松发动的针对癌症的“战争”结局与当时开展得如火如荼的 政治“冷战”结局相提并论——十分紧张,没有定论,代价高昂,但Douglas Hanahan的文章(Lancet 2014 Feb 8;383(9916):558-63)却让人们想起这40年间一些抗击癌症的成功故事。 人们已在一些疾病诊治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胜利,如睾丸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肿瘤学家一马当先,研发了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标志物,用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高收入国家已部署大规模癌症筛查、疫苗接种等项目。 然而,正如Paolo Vineis和Christopher Wild 文章(Lancet 2014 Feb 8;383(9916):549-57)所言,尼克松当年所设想的全球癌症威胁,如今似乎不太可能存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正面临日益增加的癌 症负担,Vineis和Wild强调了预防对降低患癌风险、控制癌症发病率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最近公布的《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World Cancer Report 2014)所突出的主题。在第三篇文章(Lancet 2014 Feb 8;383(9916):564-73)中,Michel Coleman阐述了精确数据对于了解癌症发病率、治疗和患者生存模式的重要性。虽然癌症诊断、治疗已取得很多进展,但仍需要在治疗失败后的临床处理上多 下工夫。此外,世界姑息治疗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月28日公布了《终末期姑息治疗世界地图集》(简称“地图集”),进一步阐明了全球癌症相关问题的形势。
全球姑息治疗差异化显著 在过去20~30年,对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已成为高收入国家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专科,目前人们已认识到这一类治疗需在更广泛的医疗实践、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中实施。 “地图集”估计,全世界约有1920万罹患不同疾病的成年人需要姑息治疗,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病(约38%)、癌症(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还包括艾滋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其他疾病。需要姑息治疗死于HIV感染/艾滋病者集中于15~59岁年龄段组,而那些死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癌症者主要见于高年龄组。据估计,绝大多数(78%)需要姑息治疗的成年人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而有姑息治疗需求比例(每10万成人)最高的是高收入国家。需要姑息治疗的人群中,大约96%为成年人,其余6%为儿童(约120万人)。
全球亟需开展人性化姑息治疗运动
姑息治疗公平性尚难以企及 姑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疼痛。“地图集”显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的高收入国家等大量使用阿片类药物,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在印度和许多非洲国家,阿片类药物使用非常有限;令人痛心的是,目前全世界80%的人口在终末期无法获得阿片类药物缓解疼痛。更广泛意义上的姑息治疗,涵盖了对患者和家属给予躯体和情感上的支持,而这也许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医疗现状。“地图集”指出,世界各地所提供的临终关怀大不相同;不同国家开展的各种公益性、慈善性项目正在经受调查。 需要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全球性姑息治疗分配不均这一问题?“地图集”强调,在终末期获得姑息治疗是一项人权,应被所有国家正式认可;各国应在国家层面制定 提供全面姑息治疗的计划和指导方针,参与全球运动,从而实现姑息治疗的全民覆盖。在许多国家,针对卫生系统工作人员,亟需开展姑息治疗原则和实践方面的教 育、培训,以及提供正确的缓解疼痛途径。 当前姑息治疗公平性方面有所进展,但达到完全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部分文化环境中医患之间的讨论很难过渡到姑息治疗,而且在许多国家医疗保健费用有可 能成为一个大问题——比如说,先进肿瘤治疗方法需承担的自付费用,对患者和家属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从而导致其放弃治疗。 无论是富国还是穷国,肿瘤预防和治疗方法同样重要;姑息治疗背景下,提供有效方式缓解疼痛和人道主义关怀必须变得更加始终如一。世界各地的癌症和其他终末期患者应得到更多关爱,在减轻痛苦中得到中得到尊严。
来源:医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