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专家视点:急性肾损伤增加心梗患者死亡风险

2014-3-17 11: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9|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快速测试周五的晚上你在看急诊,同时进来了两位患者。一位是86岁的男性肥胖患者,出现压榨性胸痛,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抬高3mm。另一位是56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身材苗条,血清肌酐为5.2mg/d...

快速测试

周五的晚上你在看急诊,同时进来了两位患者。一位是86岁的男性肥胖患者,出现压榨性胸痛,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抬高3 mm。另一位是56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身材苗条,血清肌酐为5.2 mg/dL,自感无不适。你给予了很好且有效的处置。但是,当你回到家时,哪个患者最令你担心呢?

研究简介

为了更好地理解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意义和负担,Chawla和同事利用美国弗吉尼亚州退伍军人事务部患者数据库进行了分析[1]。纳入了1999年10月到2005年12月期间出院诊断为AKI和心肌梗死(MI)。患者被分为3组:(1)仅有AKI组;(2)仅有MI组;(3)MI合并AKI组。最长随访6年。

在住院期间的所有时点采用血清肌酐水平来计算每个患者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研究中比较了不同组别达到以下终点的时间,包括: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结局(MACE,定义为卒中住院、充血性心衰或心肌梗死)、主要不良肾脏结局(MAKE,定义为需要长期透析、eGFR下降25%或死亡)和MARCE(包括MACE和MAKE)。

研究结果:

(1)在住院期间共有36,980例患者接受了全部的血清肌酐水平测定,平均年龄为66.8(±11.4)岁。其中18,921例患者仅有MI,8426例患者仅有AKI,9633例患者同时有上述两种病症。仅有MI组患者死亡率为32.3%,而MI合并AKI组为57.5%。

(2)仅有MI组和MI合并AKI组患者统计学资料基本相似,但有一些关键因素例外。MI合并AKI组患者年龄较高,糖尿病患者更多。仅有AKI组与仅有MI组和MI合并AKI组相比,黑人更多。关于并发症,仅有AKI组与MI合并AKI组较仅有MI组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更高。

(3)正如所料,MI合并AKI组在单变量分析中结局最差,其死亡、MACE、MAKE和MARCE均为最高。重要的是,AKI对于MI患者不良结局风险的增加是显著的,仅有MI组患者的死亡风险为32.2%,MI合并AKI组为57.5%;MACE、MAKE和MARCE在两组间的差异也是类似的。但仅有AKI和MI合并AKI两组的住院率的差距很小,也就是说增加MI这一因素导致的差异并不那么明显,尽管两组的死亡率均大于50%(53.1%vs.57.5%)。


图各组不良事件比较

(4)一个重要而且令人惊讶的发现是,合并AKI患者的预后明显比仅有MI患者的要差很多。在多变量分析中,控制了基线时eGFR、性别、种族、年龄、血清白蛋白和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或卒中等因素,上述差异仍然存在。与仅有MI的患者相比,合并AKI的MI患者死亡、MAKE和MARCE的风险大大增加,HR值分别为1.85、2.07和1.37。

观点

看了上面的研究,“快速测试”的答案就很清楚了。心肌梗死很可怕,老年人患心梗更可怕,最可怕的是合并AKI的人患心梗,不管其年龄如何。Foley和同事发现LDL-C水平等传统的心脏病危险因素可以预测死亡率,这与我们所预期的一致[2];但是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尿白蛋白排泄量和血清肌酐水平是更强的死亡预测因子。这与Chawla等人的发现相一致。

尽管肾功能指标与心功能指标相比能够更好地预测不良预后的风险,心脏病的治疗仍然是大头和首要任务。在治疗方面,我们有诸多干预措施,例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要、抗凝药、溶栓药、他汀类药物、ACEI类以及血管成形术等,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还可以放支架。但是对于AKI来说,我们除了提供基本的医护支持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干预手段,AKI事件是致命的,但这也是我们的短板。


为了帮助广大医生认识到AKI的严重性,下次我们在听到“像心脏病发作一样严重”的描述时,一定要告诉他们应该这样说“不,事实上更糟糕,应该是像肾脏病发作一样严重”。


编译自:Lynda Szczech. AKI Augments MI Complications in the Long Term. Medscape. March 14, 2014.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