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双膦酸盐或增房颤风险:FDA应该重新审视吗?

2014-3-24 08: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0|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一项最新Meta分析的作者指出,FDA应该考虑重新调查某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根据他们的分析,口服和静脉使用双膦酸盐均能增加新发房颤的风险,而静脉应用风险更高。该研究于2014年3月...

一项最新Meta分析的作者指出,FDA应该考虑重新调查某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根据他们的分析,口服和静脉使用双膦酸盐均能增加新发房颤的风险,而静脉应用风险更高。该研究于2014年3月15日在线发表于《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研究者纳入了自该药上市以来的9项研究。纽约Maimonides医疗中心的Abhishek Sharma博士说,双膦酸盐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这项Meta分析表明该药仍应该继续作为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是我们应该谨慎地选择患者,特别是房颤高危患者——老年人或有心血管事件者,而且应该密切监测。

Sharma指出,双膦酸盐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药物,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服用该药的患者常伴有心脏症状。内科医生和肿瘤科医生常常开具该药处方,我强烈建议心脏科同行应该意识到这种关联,除了密切监测之外,还要多与肿瘤学家协作和交流。

2008年FDA声明:双膦酸盐与房颤风险无关

在美国,有超过4千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而双膦酸盐通常作为一线治疗。在双膦酸盐或能增加房颤发病风险的担忧被提出后,2008年FDA调查了19687例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的数据,包括默克的阿伦膦酸钠(福善美)、Genentech的伊班膦酸盐(Boniva)、赛诺菲的利塞膦酸钠(Actonel安托梁)和唑来膦酸;并纳入了18358例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结论是上述药物的使用没有显著增加房颤风险,使用该类药物的房颤绝对风险很低,但FDA表示将继续监控数据。

最新Meta分析

2008年之后,更多的研究发表。去年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使用双膦酸盐的患者房颤风险增加并需住院治疗[1]。但是这一发现主要是来自静脉双膦酸盐,因为它可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此前的研究则显示,口服和静脉双膦酸盐对房颤影响的结果相互矛盾。

因此,研究人员进行了这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他们纳入了5个随机对照试验和4个观察性研究。前者包括静脉唑来膦酸和口服阿伦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与安慰剂的比较研究,后者包括静脉唑来膦酸、帕米膦酸钠和口服阿伦膦酸钠、氯屈膦酸二钠、依替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及利塞膦酸钠。共135347例患者。

研究者发现,两种剂型的双膦酸盐均能增加房颤的相对风险,其中静脉应用风险更高。

表 使用双膦酸盐发生房颤的相对风险(RR):治疗组vs.对照组

与安慰剂相比,静脉和口服双膦酸盐房颤绝对风险分别为:1.1%和0.4%。Sharma和同事写道,FDA应该重新审视该类药物和房颤发病的相关性。

该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未对基线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用药进行细节分析,原始研究的样本量太小无法对具体的药物进行分析。此外,原始研究没有专门设计对药物和房颤风险进行相关研究。因此研究者建议,进行前瞻性随机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并确定是该类药物的效应还是某种特定药物的效应。

来源:医脉通

编译自:Marlene Busko. New Data Linking Bisphosphonates and Atrial Fib: Should FDA Revisit? Heartwire. March 20, 2014.

参考文献:

1、Sharma A, Einstein AJ, Vallakati A, et al.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use of oral and intravenous bisphosphonates.Am J Cardiol 2014; DOI: 10.1016/j.amjcard.2014.03.008.

2、Sharma A, Chatterjee S, Arbab-Zadeh A, et al. Risk of serious AF and stroke with use of bisphosphonates: 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 Chest 2013; 144:1311-1322.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