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羊镇宇(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
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抗血小板治疗是双刃剑,每个临床医生必须面对三个问题:选何种抗血小板药物、何时开始治疗、疗程多长。从而寻找获益和出血风险之间的最佳平衡。基于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近年来欧美各大协会对ACS抗栓指南不断修订,2013年3月份《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了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计划行CABG的患者,至少停用氯吡格雷5天,除非需紧急手术。
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如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低代谢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的抗血小板治疗仍然存在着残存风险,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仍会发生血栓事件,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似乎存在“天花板效应”。原因可能是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尚不能涵盖血栓形成的所有环节,血小板仍可通过除花生四烯酸以及ADP以外的其他途径被激活;其次,患者发生动脉血栓是血液、血管、血流等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局部血流紊乱、缓慢,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乃至斑块溃疡形成都会激活血小板以及凝血系统导致血栓。
尽管血小板的作用重要,也仅是“血液”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追求更强抗栓效果的同时,必然引起出血风险增加,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并非越强越好,而应有度。这个“度”需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相适应,越是严重、不稳定的状态越需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反之则需较为保守的抗血小板治疗强度。
另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剂量下需要2-4小时才能起效,不能满足临床医生抢救ACS患者的需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更是直接影响ACS疗效,增加心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我们希望有一个快速起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以支持临床医生对ACS患者的综合治疗。
PLATO研究在18 624例因ACS住院、伴或不伴ST段抬高的患者中比较了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90 mg 2次/d)和氯吡格雷(300~600 mg负荷量,75 mg/d)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效果。12个月后,替格瑞洛组主要终点(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或中风造成的死亡)显著下降,该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有或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更显著地降低由血管性疾病、心肌梗死或中风引起的死亡率,而不会增加总的严重出血率。
来源:365医学网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