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届亚太地区肝脏研究协会年会(APASL)于2014年3月12~15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会议上展示了名为“孤星试验”的结果。所谓“孤星试验”即给100个丙肝患者每日服用单次固定剂量的sofosbuvir (SOF)与 ledipasvir (LDV)的合用剂,来检测在处方中加入利巴韦林(RBV)的必要性。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加入 RBV,都会产生97%的持久病毒应答(SVR)。
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了12周固定剂量的SOF与LDV合用剂(以下简称合用剂),与RBV同时使用时,对于首次接受该项治疗的患者和无效应答的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承担该项研究的专家,美国德克萨斯肝病协会的Erick Lawitz及其同事想通过相同的试验进一步检测是否RBV和治疗时间对于高的持久病毒应答起到了重要作用。 即将60个首次接受该治疗的患者平均随机分配到下列三组不同治疗方案中的一组:1)使用合用剂8周,2)使用合用剂+RBV 8周,3)使用合用剂12周。同时,另外40位无效应答的病人被分为2组:1)合用剂,2)合用剂+RBV。所有的病人均为HCV基因型1。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并且轻微的不良反应与之前的研究相一致。 研究者们已经证实了第二代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即可以通过12周的治疗消除HCV。与此同时,还需要长期的研究来证实该结论。
专家点评
墨尔本皇家医院的胃肠病与肝病副院长Amanda Nicoll针对孤星试验作出详细说明,该项研究检验了在不使用干扰素的情况下,用SOF(即尿嘧啶核苷类似物)和LDV(NS5A抑制剂)治疗基因型1的丙肝病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该项研究中,所治疗的病人包括了之前接受蛋白酶抑制剂(n=40)的病人,以及没有接受过蛋白酶抑制剂(n=60)的病人。大部分病人的基因型为1a,80%的病人为IL28B-非 CC。接受治疗后的12周的持久病毒应答为95-100%。只发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并且只有一个病人提前放弃治疗。
Amanda Nicoll还表示,未来的丙肝治疗似乎要比想象的容易一些。仅使用两种药物的短期治疗(8-12周)可在肝脏硬化、无效应答以及非有利IL28B基因型患者中引起持续的病毒学应答。不可避免的是将有一小部分病人对此处方无效,并且需要长期治疗或更多的药物,但这种情况的概率是很低的。
来源:APASL 2014 daily news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