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家基层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教授
疑惑1: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选择起始胰素治疗还是口服降糖药治疗?
解答:一些国内外研究结显示,首先选择起始胰岛素强治疗,对迅速摆脱高糖毒性、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较口降糖药更优。然而,这些仅是索性研究,临床应用尚缺乏够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在临实践中仍应遵循当今“指南”则,除糖代谢紊乱严重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均应以口服降糖作为起始治疗。
解答:与传统磺脲类降糖药相比,DPP-4抑制剂具有诸多优势,是充满希望的促泌剂新星,但其循证医学证据还较少,长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时间考验。磺脲类降糖药是临床应用时间最长、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循证医学证据厚重,临床应用经验丰富,其降糖作用最强,性价比较好,增重作用有限,正确使用可显著减少低血糖风险。新型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较之传统磺脲类药物更具优势。临床应用时应个体化地选择使用促泌剂,目前DPP-4抑制剂尚不能取代磺脲类降糖药,尤其是长效磺脲类降糖药。
解答:导致高血糖的病理因素众多,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都是有限的,联合治疗十分重要。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应注意:(1)尽早联合:单一用药2~3周,剂量优化至次大量,血糖控制仍不佳即应联合用药;如病情需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等),也可起始即联合用药。(2)合理联合:选择联合治疗的药物时,应遵循“降糖机制互补”“基础血糖、餐后血糖控制互补”等原则,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地制定联合治疗方案。(3)种类勿多:一般以2~3种药物联合为宜。(4)剂量勿大:一般以不超过次大剂量为宜。
解答:尚无证据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比西方患者轻。虽然中国人的体质指数(BMI)没有西方人高,但BMI水平相同时,中国人内脏脂肪的比例和数量要显著高于西方人。胰岛素抵抗不仅是导致高血糖的主要病理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危害极大。在中国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不仅要重视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也应高度重视胰岛素抵抗。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正宗的”胰岛素增敏剂,其独特的增敏机制和显著的增敏作用非其他药物所能替代,其中吡格列酮优势尤为显著。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绝对禁忌证是心功能不全,尽管有可能会发生水肿、骨折等不良反应,但只要选择适宜患者,获益显著大于风险。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