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FDA联手各方破解严重药物性肝损伤“迷局”

2014-4-1 09: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6|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2014年3月19-20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主办的第14届药物性肝损伤(DILI)专题研讨会在美国华盛顿的马里兰大学召开。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DILI学组...

2014年3月19-20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主办的第14届药物性肝损伤(DILI)专题研讨会在美国华盛顿的马里兰大学召开。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DILI学组的陈成伟和茅益民教授等10余位我国药物性肝病领域的资深学者受邀参会。

惨痛的1997年

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肾、脑功能损伤、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对于临床医生和制药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届研讨会主席Senior博士谈到,美国DILI研讨会已经有15年历史,最早于1999年召开首届DILI研讨会,是源于1997年被批准上市的两个药物曲格列酮(troglitazone)和溴芬酸(bromfenac)引发了非常严重的肝衰竭,曲格列酮在临床试验2510名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倍正常值上限(ULN)发生率仅为1.9%,安慰剂组为0.6%,上市后导致89例肝功能衰竭,65例死亡。两个药物均遭撤市。

1997年是糟糕的一年,那一年被批准上市的另外5种药物也因为毒性作用不得不从临床应用中撤出:其中两个是因为肝脏毒性,另外两个是因为心脏毒性,还有一个是因为骨骼肌毒性。

最初筹划首届DILI研讨会,是希望通过针对FDA的医学及其他领域审查员(reviewers)的教育课程,能够避免此类危险的审批。首届会议有325名FDA的reviewers参会,反响热烈。2001年,会议由内部研讨扩大为面向公众,除了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学术和管理科研人员外,还纳入了来自制药企业的参会者。

Hy’s法则与新评估工具eDISH程序的建立

在1999年的会议上,海曼齐默曼(Hyman Zim merman)博士旗帜鲜明地提出著名的Hy’s法则(Hy’s Law),即当药物性肝损伤出现ALT≥3×ULN且总胆红素(TBL)>2×ULN时,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他认为,药物引发的急性肝细胞性黄疸是非常严重的损伤,在无胆道梗阻的情况下即使停用相关药物,死亡率依然可能达到10%~50%。这一规则已成为美国FDA新药研发评估中评价肝毒性的参考标准,也是众多医学和药学研究工作者信赖的医学判断准则之一。

随着对DILI相关问题以及DILI细微差别越来越了解,逐渐形成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工具,辅助FDA审查员对涉及肝脏毒性的药物做出决定,至今药物引起的严重肝脏毒性评估(eDISH)程序已经应用10年(图)。目前,eDISH2正在研发中,其将加强对新药申请的审查,同时也可作为一种研究工具。


1998年以来,FDA批准过的药物无一因肝损伤而撤出市场。2004年,FDA拒绝了希美加群(ximelagatran)的申请,2007年拒绝了罗美昔布(lumiracoxib)的申请。尽管这两种药物在欧洲获得批准,但后来发现,这两种药物在携带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701或者HLA DRB1*1501敏感生物标志物的个体中可诱导肝毒性。

2014年,FDA又将面临大量新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申请。

多方联手寻找突破口

Senior博士介绍,本届会议由FDA/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美国关键路径研究所(C-Path)以及美国医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共同主办,并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药物肝损伤研究网络(DILIN)和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专家的支持。会议的主题是“在患者中预测严重DILI:谁会发生?谁不会发生?为什么?”大家努力探寻对DILI新的理解,以便能够识别出那些极为少数的特殊的可疑患者,在其肝损伤变得不可逆之前采取措施。未来发展的主要的重点是发现新的和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

Senior博士在谈到新药肝脏安全性评估的现状与挑战时指出以下3点值得关注。

1.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不能仅依靠ALT水平确定,对于非常少见的事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经常失败。

2.DILI不能仅通过血液生化检测或者肝活检来进行诊断,而是要求掌握相关详尽的临床信息。

3.目前还没有一种生物标志物足够特异。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