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张晓慧 耿研 张卓莉
SSc是以皮肤增厚或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可以累及心脏、肺、肾等内脏器官,导致患者预后差,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目前全球通用的1980年SSc分类标准主要适用于晚期SSc患者,对早期SS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差;另外该标准适用于弥漫型SSc患者,对局限型SSc的诊断价值较小。
近年来有关SSc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首先,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除抗Sc l-70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外,抗RNA多聚酶Ⅲ在SSc诊断及其在并发症中的意义得到了验证,并且抗帆.RNP、抗U3 RNP等其他SSc相关抗体的检查也逐渐开展。
其次,很多大规模研究发现微血管损伤是雷诺现象患者发展为SSc的独立性预测因素,其中以毛细血管扩张和(或)毛细血管减少,伴或不伴出血改变的意义最大。
因此,近年来甲周毛细血管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早期SSc诊断的敏感性。鉴于SSc这些年的研究进展以及1980年分类标准的局限性,ACR/EuLAR联合制定了2013年新的SSc分类标准。
新的分类标准采用项目评分加和的方式,最高评分为19分。当患者的累计得分≥9分时可以诊断为SSc,见表1。 上述标准适用于任何可能诊断为SSc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存在类似硬皮病样改变,但能用其他疾病更好解释的情况不包括在内(如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泛发型硬斑病、嗜酸性筋膜炎、糖尿病性硬肿病、硬化性黏液水肿、红斑性肢痛症、卟啉病、硬化性苔藓、移植物抗宿主病、糖尿病相关的手关节病变)。
2013年ssc分类标准保留了1980年标准中所涵盖的皮肤改变、指尖病变、肺纤维化,但同时又纳人了雷诺现象、肺动脉高压、甲周毛细血管镜及自身抗体的检查,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定义及权重,因此大大地提高了早期SSc的诊断敏感性,对局限型SSc同样适用。
2013年标准是首个由ACR/EULAR联合制定的SSc分类标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将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该分类诊断标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如同时存在手指远端的皮肤硬化、雷诺现象、肺间质病变)也可能依据此标准诊为SSc,故此标准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更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4年1月18卷1期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