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针刺疗法被广泛用于慢性疼痛的处理,但这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是其起效机制尚未明确。几篇有关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系统综述,因其纳入试验的质量参差不齐,获得的结果常因数据存在局限性而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由于随机试验采用的研究终点各异,荟萃分析也受到了限制。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刺疗法用于慢性疼痛的患者个体数据荟萃分析,纳入的试验限定为31项达标优质试验中的29项。 图 单个患者数据荟萃分析的结果
结果概要
这29项试验包括了18项对针刺疗法与无针刺对照(典型的常规处理,n=14597)进行的比较,以及20项对针刺疗法与假针刺对照进行的比较(n=5230)。确定4项假针刺对照试验的揭盲偏倚可能性为中度。其余16项假针刺对照试验的揭盲偏倚分级为低度危险。
按照不同的对照组(无针刺或假针刺)和不同的疼痛疾病(非特异性肌肉骨骼痛、骨关节炎、慢性头痛或肩痛)分别进行分析。在所有各项比较中,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疗法均与疼痛减轻更为明显相关(P<0.001)。与假针刺疗法相比,针刺疗法治疗组颈背痛、骨关节炎和慢性头痛的疼痛评分方面均较好(评分的改变分别为0.23SDs、0.16SDs和0.15SDs),与无针刺疗法相比,针刺疗法治疗组颈背痛、骨关节炎和慢性头痛的评分方面也较好[评分的改变分别为0.55SDs、0.57SDs和0.42SDs(图)]。
例如,标准均差为0.42,表明与对照相比,接受针刺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0.42 SD。在正文中,这些差值被转化为有临床意义的统计学(结果)。
为将这些结果转化为临床术语,我们将疼痛减轻≥50%定义为疗效良好,并将荟萃分析中的组间差,带入有疼痛评分均数和标准差的假设检验。通过将均数除以标准差,然后带入正态分布(曲线),计算出无针刺疗法的疗效反应率大约为30%,假针刺疗法为42.5%,针刺疗法为50%。这些结果在多项敏感性分析中均保持稳定,这些敏感性分析包括针对缺失数据、出版偏倚、纳入无法获取患者个体数据的试验(包括至2010年发表的所有合格试验)及排除4项盲法不明确试验的分析[颈背痛的效应量为0.36(95%CI为0.25~0.46),降低0.01SD,P<0.001;慢性头痛的效应量为0.14(95%CI为0.03~0.25),降低0.01SD,P=0.01],还包括将终点限定为随机化后2~3个月内测定的疼痛评分的分析。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