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中85例有高处坠落史,2例有咳嗽史,13例有弯腰端水或弯腰搬花盆、抬重物史。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24~60岁80例,60岁以上~70岁15例,80岁以上5例;农民35例,职员32例,离退休人员33例;受伤时间最短1 h,最长4 d。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腰痛和活动受限表现,其中30例有明显胸腰椎后凸表现,35例有脊柱侧弯表现,2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即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疼痛,跟腱、膝反射增强,二便障碍等。 1.3 影像学资料 均经常规X线片正侧位检查,显示椎体压缩1/2以内的98例,1/2以上的2例。CT扫描25例,可见一侧椎弓根骨折并椎管内有后移骨片占位1/3以内22例,双侧椎弓根骨折无移位并椎管内有后移骨片占位1/3以上3例。 2 治疗方法 2.1 垫枕复位法 患者仰卧于床上,使用条形方枕,顺脊柱垫于骨折中心位置,每天逐步加高复位,但应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和患者的耐受情况灵活使用。 2.2 功能锻炼 视情况一般5~7 d血肿吸收后开始腰背肌循序渐进锻炼。仰卧位行“五点支撑”、“四点支撑”、“三点支撑”拱桥式锻炼,俯卧位时采用“燕子飞式”锻炼,初期3次/d,每次10~15 min,中后期3次/d,每次30~45 min。 2.3 何氏骨科手法治疗 入院3 d后即可开始行何氏理筋顺脊手法,具体手法为首先轻柔腰背部两侧肌肉,然后双手交叉顺脊理筋,最后用“大小八字”分推手法分筋拨络,点穴按压,松解粘连。 2.4 中药治疗
采用何氏祖传中药方内服外敷,初期外用活血祛瘀散,内服活血理气丸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外用续筋接骨散和活血祛瘀散,内服强筋壮骨丸以接骨续筋,和营止痛;后期外用活血祛瘀散和温通散、续筋接骨散,内服强筋壮骨丸以接骨续筋,温通经络,消炎止痛。 3 治疗效果 100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结果优(脊柱后凸畸形消失,腰背部疼痛消失,骨折部无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功能活动正常,双下肢运动感觉正常,X线摄片压缩椎体部分恢复)55例,良(脊柱后凸畸形消失,腰痛基本消失,骨折部无压痛及叩击痛,功能活动基本正常,站立时间较长或气候变化时有不适感,双下肢运动感觉正常)35例,可(腰部疼痛减轻,骨折部仍有压痛和叩击痛,腰椎活动部分受限,脊柱轻度侧弯和后凸畸形,腰部力量较差,双下肢运动感觉正常,X线检查椎体高度无改变)10例,总效率达100%。 4 讨论 逐步加高垫枕复位配以尽早腰背肌肌力及功能锻炼,充分体现了骨折”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能使后凸畸形及楔形变之椎体借助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的过伸牵拉,使其压缩之椎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复位。 再加上早期腰背肌的锻炼和何氏骨科手法的运用,能有效防治废用性肌萎缩、废用性骨质疏松和骨折周围粘连,避免顽固性腰痛发生。何氏骨科内外三期药物的运用能使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得到迅速恢复。 临床观察发现,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管后移骨块占位大于或等于1/2,且无下肢神经压迫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亦能取得较好疗效。对于后移骨块压迫脊髓或神经,有全瘫或不完全瘫痪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另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后,由于腹膜后血肿刺激,早期往往出现腹胀、腹痛、便秘及尿潴留,应对症给予常规处理,以防止出现并发症,对骨折愈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四川何氏骨科医院 乔发国 来源:国医论坛2014年3月第29卷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