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荷兰研究显示,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房颤风险增高。根据Bruno Stricker博士(鹿特丹Erasmus医学中心)和同事的研究,当前使用NSAIDs持续15-30天与不用者相比,其研究期间任何时间的心律失常风险增加76%(HR 1.76, 95% CI 1.07-2.88)。在30天之前使用NSAIDs而不是当前使用时这一风险仍然较高(HR 1.84, 95% CI 1.34-2.51)。研究在线发表于《BMJ Open》。
其他一些最近的研究也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房颤的相关性,尽管先前的研究仅局限于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或数据库的分析,研究效力有限且有潜在的混杂因素。
本研究是基于鹿特丹研究进行的,是一项前瞻性、基于人群的调查,纳入了8423名生活在Ommoord地区的55岁及以上的成人,基线时根据心电图检查无房颤,平均年龄为69岁,59%为女性。随访期间,通过心电图评估房颤,并自动跟踪处方记录确认NSAID的使用与否。
进一步调整基线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后,当前使用NSAIDs持续15-30天的HR为3.21(95% CI 1.22-8.48);但过去曾用过NSAIDs的HR为1.47(95% CI 0.60-3.62)。
研究者写道,上述结果支持了先前的研究,但也表明在风险发生后不久开始治疗可能会随时间延长而消失,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其潜在的机制。可能的解释包括:NSAIDs与房颤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与环氧酶抑制有关;环氧酶在肾脏组织中表达,抑制环氧酶可能导致水液潴留,进而使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并使利尿剂作用衰减,降压效果减低。此外,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舒张期末和收缩期末容积可能解释上述相关性;COX抑制剂可能导致远端肾单位血钾排泄减少,进而引发房颤。也有可能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是存在潜在炎症性疾病的一个指征,而炎症可能与房颤风险升高相关。
Stricker和同事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包括:这是一个小样本研究,而且没有非处方NSAIDs和NSAIDs使用指征的相关信息。
编译自:Todd Neale, Zalman S. Agus. NSAIDs May Spark Afib. MedPage Today. Apr 8, 2014.
参考文献:Krijthe B, et 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 BMJ Open 2014.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