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研究者们发现了12种蛋白能够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总生存期和复发的风险。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Clin Cancer Res》上。
研究详情
Waun Hong(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医学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评估了以前(2002-2005年在非小细胞肺癌切除的组织中进行的临床前期研究)认为与肺癌相关的21种蛋白的表达。
370位患者中大部分癌症分期为I期(63%),癌症类型为腺癌(61%),36%的患者应用辅助化疗或放疗,15%的患者应用新辅助疗法。平均随访时间为5.3年,其中209例复发或死亡的病例,160位患者死亡。无复发生存期(RFS)的中位数为4.1年,总生存期的中位数为6.4年。
经过多变量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和疾病分期进行校正)发现,3种蛋白预示着无复发生存期缩短,即膜胰岛素受体表达阳性(风险比 [HR]=1.44)、细胞质趋化因子受体2 (CXCR2)表达超过平均水平(HR=1.3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表达增加(每增加100,HR=1.52)。
相反,4种蛋白预示着无复发生存期延长,即细胞质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pAMPK)表达阳性(HR=0.65)、哺乳动物磷酸化雷帕霉素靶点表达阳性(pmTOR)(HR=0.70)、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表达阳性(HR=0.71)和钙/ 膜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SK)表达增加(每增加100,HR=0.68)。
经过年龄、疾病分期和五种生物标志物校正后,细胞质pAMPK (HR=0.70), pmTOR (HR=0.66) 和EpCAM (HR=0.65)表达预示着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而细胞质 CXCR2 (HR=1.57)和高特异性核酸内切酶-1 (HR=1.42)表达增加则预示着总生存期缩短。
Hong等人在临床癌症研究中报道,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一些相关的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并开始早期制作风险模型。
这一模型包括所有的组织学亚型、临床因素和研究的蛋白质,这包括许多不同的过程,例如细胞粘附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DNA复制和修复、炎症、生长和代谢、增长和效应器通路等。
研究者们推断,通过对肺癌变的生物学理解的加深,我们希望应用这些知识来精确评估肺癌切除术后的风险并设计个性化化学预防方案。
编译自:Protein expression predicts postop NSCLC recurrence, survival. medwireNews, April 15,2014.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