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疑病共病抑郁或导致反安慰剂效应

2014-5-7 14: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纽约——201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年会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给予疑病症患者安慰剂时,基线时的抑郁可预测更严重的副反应,也就是更显著的反安慰剂效应(noceboeffects),而基线躯体化程度...

纽约——201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年会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给予疑病症患者安慰剂时,基线时的抑郁可预测更严重的副反应,也就是更显著的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s),而基线躯体化程度则与症状改善不理想相关。

“对于安慰剂组而言,患者以为自己将服用氟西汀治疗疑病症。在这一群体中,那些基线时抑郁程度更重的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更重,”研究者、哈佛医学院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的Anya Bernstein医生指出,“同时,躯体化程度更高的患者对安慰剂的反应也越差。”

Bernstein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一项针对疑病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该研究由布莱根妇女医院及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精神医学研究所开展。这项为期24周的研究共纳入了195名受试者,他们被随机分入四组:氟西汀组(n=45)、安慰剂组(n=44)、认知行为治疗(CBT)组(n=53)以及氟西汀联合CBT组(n=53)。

研究者测定了受试者在研究基线时疑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副反应,并在12周及24周时再次进行了测定。症状的改善通过Whiteley Index(WI)反映出来,该问卷常用于评估疑病症患者的担忧及看法,而不良反应则由医师进行评定。研究基线时,研究者还评估了受试者的抑郁、焦虑及躯体化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基线抑郁程度越高,反安慰剂效应也越强。比如,Beck抑郁问卷得分每升高1分,对安慰剂出现负性应答的风险即升高59.4%(95%CI 1.029-2.456)。研究者同时发现,基线躯体化程度与症状改善之间存在负相关趋势(p=0.08)。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当我们设计试验及选择治疗方案时,我们可以预测受试者的反应……在任何治疗中,安慰剂效应在总的治疗效果中均占有不小的比例,如果我们知道哪些患者对安慰剂反应较好,我们就可以为期量身打造治疗方案。比如说,如果疑病症患者同时患有抑郁,那么他/她可能对药物产生更多的副作用,这种情况下,CBT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信源:Depression may cause nocebo effects in hypochondriasis patients,Healio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