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已接受同种异体造血细胞移植的成年患者的小型短期Ⅱ期临床试验显示,letermovir可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这项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5月8日在线版上。
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Roy F. Chemaly博士报告称,这种强效抗CMV药物具有靶向作用于病毒末端酶亚单位pUL56的新作用机制,其疗效随着剂量增加而加强。在这项由药企资助的研究中,该药的安全性特征与安慰剂相当,没有发生与其他抗CMV药物相关的血液或肾脏毒性。研究者称,巨细胞病毒被letermovir完全阻断,并且未发生与其他抗CMV药物相关的血液或肾脏毒性。
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240 mg组的病毒学失败率(6%)显著低于120 mg组(19%)和60 mg组(21%);所有3个letermovir组的病毒学失败率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36%)。研究者发现,letermovir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15例和5例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已存在活动性、隐匿性CMV感染,而在之前的病毒血症检测中没有发现。
排除这些患者的事后分析显示,240 mg组的病毒学失败率为0%,120 mg组为6%,60 mg组为15%,而安慰剂组为24%。在18个月内,研究者在9家德国移植中心和10家美国移植中心评价了3种日剂量letermovir相对于安慰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所有患者均在近期接受了同种异体造血细胞移植,供者为匹配的亲属或非亲属,并且CMV病毒血症检测结果为阴性。
这些患者被随机分组,接受60 mg(n=33)、120 mg(n=31)或240 mg(n=34)letermovir或匹配安慰剂(n=33)治疗12周。
在可能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7% vs. 33%)以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31% vs. 36%)方面,letermovir组均低于安慰剂组。安慰剂组患者的停药率是Letermovir组患者的2倍(58% vs. 26%)。没有观察到肾脏或血液毒性的征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在所有4组中无显著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letermovir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与安慰剂组几乎相同(7% vs. 6%),远低于文献报告的其他抗CMV药物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可高达58%)。研究者补充道:“本项研究的结果与此前一项针对少量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Ⅱ期概念验证研究一致。”
来源:爱思唯尔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