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β阻滞剂在高血压人群中的预后研究是有限的,尤其缺乏新型β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终点事件影响的研究;各种β阻滞剂比较的研究也很少。
◆ 以往多数的β阻滞剂降压研究来源于阿替洛尔,在与其他降压药物的比较研究中,并未显示出优势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是脑卒中。从药理特性上其水溶性、肾代谢特点,使此药的降压疗效不能达到维持24小时,不能减少血压变异。同时由于此药对β1受体阻滞的选择性不高,影响糖脂代谢。在高龄老年患者治疗中,此药在降低心率的同时增加24小中心动脉压及主动脉增强指数等,因此阿替洛尔不是β阻滞剂中的代表药物,其研究结果不宜推广到所有β阻滞剂。
◆ 新近的研究支持非阿替洛尔β阻滞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是有血管扩张作用的β阻滞剂。单纯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证实卡维地洛80mg/d与阿替洛尔100mg/d相比,减少了中心动脉压和脉压;奈必洛尔5mg/d与美托洛尔50~100mg/d相比,治疗1年两组心率与外周血压下降相似,但奈必洛尔组更好地降低了中心动脉压、中心脉压,减轻了左室肥厚(P<0.01)。
◆ β阻滞剂在不同年龄患者显示不同的疗效,145811例高血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中青年患者使用β阻滞剂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其他降压药物相似(RR:0.97,95%CI:0.88~1.07),但在老年人群中疗效劣于其他药物(RR:1.06,95%CI:1.01~1.10)。因此在中国高血压指南中对于老年高血压强调不首选β阻滞剂。
◆ β阻滞剂与其他降压药物一样也存在不良反应,应当给予高度重视。β阻滞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痉挛、糖脂代谢异常和对性活跃的男性可能会有所影响。新型有血管舒张作用的β阻滞剂可增加一氧化氮(NO)合成,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与老的β阻滞剂比较,不影响糖脂代谢,有望成为有前景的降压药物。
◆ 基于β阻滞剂多年来治疗高血压的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的高血压指南均推荐β阻滞剂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降压药物。2011年发表了《亚洲高血压人群使用β阻滞剂的专家建议》,建议在亚洲高血压人群中需规范、正确地使用β阻滞剂。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指导建议2013.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