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细数2013年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热点

2014-6-6 11: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6|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在2014年东方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澍教授介绍了2013年心律失常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十项研究。1.关于减重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单独控制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相比,...

在2014年东方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澍教授介绍了2013年心律失常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十项研究。

1.关于减重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单独控制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相比,控制体重可明显降低症状性房颤患者的症状负荷及严重程度;积极控制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心房扩张可逆转。该研究提示,对肥胖或超重的房颤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前可考虑减重治疗,这是一种新思路。

2.起搏器或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中关键问题是导线,会导致相关并发症且拔除难度大、风险高。无导线起搏器摆脱了导线限制。在纳入33例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非盲法临床研究中,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手术成功率达97%,不良事件发生率仅6%,90天再入院率为9%,且无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导线起搏器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是器械治疗进入无线时代的重要尝试。

3.来自真实世界的房颤导管消融数据显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29%,院内死亡率为0.42%;与年手术量<25台的术者相比,年手术量25~50台和>50台的术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49%和62%,术者和医院经验是不良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这是目前样本量最大的房颤消融人群分析,提醒在医生培训和教育方面需投入更多精力。

4.首项探讨华法林与卒中风险升高关系的人群研究显示,在慢性房颤患者中,与未应用抗栓药物者相比,应用华法林者初始负荷的前30天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升高71%,负荷31~90天和90天以上时卒中风险下降。该研究挑战了现有的华法林治疗模式:是否要减少应用?是否避免停用以免再次负荷?是否要在初始负荷阶段以肝素过渡治疗?值得思考。华法林是否导致一过性高凝状态仍需进一步研究。

5.对右室起搏的替代疗法,一直存在争议:流出道及间隔部起搏的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希氏束起搏的适用范围小、操作难度大。双室起搏为医生治疗决策提供了新思路。BLOCKHF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其结果显示,对房室传导阻滞合并轻中度心力衰竭(心衰)及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双室起搏效果优于右室起搏。

6.在置入起搏器或ICD的患者中,约14%~35%需长期口服抗凝药。指南推荐在围术期中断华法林并行肝素过渡治疗,但有出血及囊袋血肿风险。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BRUISE CONTROL研究证实,对中高度血栓栓塞风险患者置入起搏器或ICD时,围术期持续应用华法林者的囊袋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肝素过渡疗法者,二者血栓栓塞事件无明显差异。该研究为抗栓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7.左心耳封堵术适用于对长期抗凝禁忌并有卒中高危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Protect-AF研究长期随访结果首次证实,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在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及出血性卒中发生率方面优于华法林治疗。该研究有力推动了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用于临床。

8.静脉导线置入作为ICD手术关键环节,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关于无静脉导线的皮下ICD的研究显示,180天内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9%,在完成除颤测试的304例患者中成功率为100%。该研究证实皮下ICD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事件安全有效,减少了导线相关并发症风险,为ICD治疗开辟了新领域。

9.在临床实践中,超过40%的医生发现至少有1例置入ICD的患者从事竞技体育或激烈的体力活动。ICD运动安全注册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多国注册研究,以运动期间或其后2小时发生不良事件(引起死亡或需复苏的心律失常事件、严重损伤)为主要终点。研究首次证实,置入ICD的运动员在从事体育竞技活动中不必担心系统损伤或无法终止心律失常事件,置入ICD并非运动生涯的终结,反而会支持其继续发挥高水平体育竞技。

10.探讨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事件长期预后的研究证实,在置入ICD的患者中,频繁放电且接受导管消融治疗者的长期预后与无放电治疗者无显著差异,发生再次放电的风险小于未接受消融治疗者。导管消融不仅能减少ICD放电,也降低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该研究为导管消融治疗ICD频繁放电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提供了有力证据。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