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生物标志物助力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

2014-6-11 10:5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8|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主办、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感染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国行2014”启动会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于学忠教授担任大...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主办、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感染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国行2014”启动会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于学忠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与会国内权威急诊专家针对使用体外诊断标志物辅助细菌感染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预后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感染标志物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的临床应用价值。

动态监测PCT,优化感染性疾病管理

作为血清降钙素(CT)的前肽物质,在炎症刺激特别是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状态下,机体各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PCT并释放进入循环系统。PCT在感染开始后3小时即可测得,6~12小时后可达到最高峰值,与传统的生物标志物相比,PCT的半衰期接近24小时,且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激素治疗的影响。独特的生物学特点使PCT能够帮助快速准确地诊断机体感染。

研究证明,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P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其他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乳酸等。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指导抗生素治疗、评估病情进展程度、判断预后结果,其临床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美国重症医学学会/美国感染病学会《重症成人患者新发发热指南》(2008版)及欧洲呼吸学会/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管理指南》(2011版)均肯定了PCT在感染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指出: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脓毒症,且PCT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因此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共识对PCT结果判读的建议如下,PCT质量浓度<0.05ng/ml为正常值;介于0.05~0.5ng/ml,患者无或轻度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为局部炎症或局部感染,建议查找感染或者其他导致PCT增高的病因;

介于0.5~2ng/ml提示中度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存在感染,也可能是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心源性休克等情况,建议查找可能的感染因素,如果发现感染、建议6~24小时内复查PCT;

介于2~10ng/ml,很可能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具有高度器官功能障碍风险,建议每日复查PCT,如果PCT持续高水平(>4天)需重新考虑脓毒症治疗方案;≥10ng/ml时,几乎均为严重细菌性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常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具有高度死亡风险,建议每日检测PCT以评价治疗效果。

由于PCT水平能够准确反映治疗效果,因此动态监测PCT水平的变化趋势可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少临床非必需抗生素的使用和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再感染率,降低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缩短脓毒症患者的住院时间。

此外,动态监测PCT水平对于ICU脓毒症患者死亡率与存活率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在最初72小时重症监护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PCT水平的变化,进行反复的风险评估。

PCT联合IL-6:脓毒症预测指标

作为白细胞介素的一种,IL-6可调节免疫应答,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尽管IL-6半衰期只有1小时,但是由于其能够在感染早期快速升高实现早期预测的目标,同时其升高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死亡率相关,故可作为有效的预后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IL-6并不是感染的特异性指标,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外伤等均会引起IL-6升高。

在实际操作中,即使在血标本采集后,内毒素和一些细胞因子仍可能诱导IL-6产生,故标本最好采集于无内毒素的试管内,迅速分离血清、冷藏。

IL-6仅是一个生物学指标,临床上只能帮助确诊,并不能作为排除脓毒症或高风险患者的诊断标准,所有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的制订仍都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PCT联合IL-6检测可以避免单一指标对感染类别判断的误差,及时帮助临床医师尽快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如一项研究对象为123例疑似早发型脓毒症新生儿的研究发现,PCT和IL-6联合检测诊断早发型新生儿脓毒症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88%,提示PCT联合IL-6检测可作为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的预测指标。此外,亦有研究提示PCT和IL-6可作为癌症患者术后脓毒症的早期预测指标。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