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儿童医院急诊医生:常喝咖啡提神 被骂不算事儿

2015-10-15 17:11|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1181| 评论: 0 |来自: 法制晚报

放大 缩小
简介:北京儿童医院年急诊量超二十万人次,这里的急诊医生不仅要负责给孩子诊疗,还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近日,《法制晚报》记者 ...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的葛新顺医生正在诊治患儿

  被家长骂不算什么事儿

  北京儿童医院年急诊量超二十万人次,这里的急诊医生不仅要负责给孩子诊疗,还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近日,《法制晚报》记者“进驻”北京儿童医院,与医患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对于家长的焦虑和痛苦,医生们往往都能感同身受。正因为这样,医患关系也在无形中被默默接通。

  医护人员三班倒确保抢救不间断

  在儿童医院急诊科的抢救室内,八张病床靠墙分两排摆开。一名3岁男孩因先天性心脏病而出现呼吸衰竭,此时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鼻腔内插着吸管吸氧。两名护士和两名大夫正在对男孩进行心脏按压和氧疗,现场令人揪心。

  据现场医护人员介绍,在这里,最危重的、心脏停止跳动的病人,也要保证在三五分钟内得到呼吸通道和循环的支持。为保证24小时不间断抢救,急诊科的医生需要白班、大夜班、小夜班三班倒,五天一个循环。每个班上安排有一名急诊科专职医生、两名其他科室轮转协助的医生,以及一名进修医生。

  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成晔工作19年,每次值夜班时都要靠喝咖啡来提神,第二天上白班时头疼,又得靠止痛药来缓解。有几次白班时张主任实在头痛难忍,只能去急诊室打了麻醉药,再回来继续工作。

  除了诊疗病患儿还需给家长宽心

  在急诊科工作已满两年的葛新顺医生,自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便进入儿童医院。在各个科室轮转了五年,才得以胜任急诊“全科医生”的工作。

  “过去有抽风吗?发烧吗?打过针吗?”葛医生接手的一名七岁儿童,当天突然抽风并持续流口水。冲进急诊室后,孩子的父母紧张得语无伦次。

  在耐心询问过病情后,葛医生立即安排护士进行吸氧监护。等到这对父母表情有所放缓,葛医生才开口让他们去挂号。

  向家长解释病情、安抚家长情绪,是急诊医生的重要工作内容。葛医生告诉记者,儿科过去被称为“哑科”——小孩子说不清到底哪里不舒服,全靠医生来看并根据经验判断。“这时沟通的技巧就很重要。如果沟通不彻底引起误会,一件小事就有可能导致家长情绪失控。”

  家长痛苦感同身受“接通”医患关系

  葛新顺也是一名父亲,他的女儿5岁了。来到儿科急诊后,葛新顺很少有机会带孩子出去玩。孩子还小,并不会开口要求爸爸多陪她。然而有时候见葛新顺在家,女儿无意中一句“爸爸你怎么在家?今天不上夜班吗?”反而会让葛新顺觉得很心酸。

  在工作中,葛新顺和他的同事们对家长的痛苦也往往能感同身受。葛新顺告诉记者,有回一个新生儿被发现中度肾积水,在老家做了膀胱造瘘手术后转到儿童医院。

  “孩子身上插满管子,爸爸埋头坐在暖台旁。开始我以为他是太累睡着了,准备离开时才发现他的眼泪顺着指缝不断往下流,却始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葛新顺说,当时他就被这位父亲的坚韧深深地感动了。

  在急诊科里,每名医生、护士即使再苦再累,也会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个天真的孩子。“阿姨,别忘了给光头强打针!”一名看完病的小男孩准备离开时,大声“嘱咐”医生给动画片里的“坏蛋”光头强打针。“记住了,放心吧!”医生也不忘开玩笑回复他。

  “这里有几个医生没被家长骂过?都不算什么事儿。”对于部分家长的过激行为,葛医生表示理解,“有些普通家长与医生对于医学知识有不对等性,还需要慢慢改变观念。”正是在这些不起眼的感同身受和维护童真的过程中,医患关系被无形中默默地打通。 本版文/记者陈斯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的葛新顺医生正在诊治患儿

  摄/法制晚报记者刘畅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