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累到的手术医生 就在旁边支起一张陪护椅上陪护》 11月24日夜里9:30左右以后微信朋友圈里流传了一张照片,在苏大附二院ICU里,接满监护设备的病人支床边支着一张陪护椅,一位年轻医生和衣而卧,以备随时应对患者病情的反复。 我眯一会,有情况立刻喊我 照片上守在患者床边的这位年轻医生名叫段善州,是苏大附二院胸心外科的一位住院医师。而这位患者李大爷已经70高龄,术前身体情况相当差,当天(24日)刚接受过心脏手术转到ICU继续治疗。 为了能时刻掌握患者的状况,同时也为应对患者情况出现反复时能尽快进行专科抢救,手术结束后,段善州转战ICU,一直守在他身边。在检查完各项指标后,匆匆跟其他医生交代了几句,就闭上眼睛打个盹恢复体力。“我先眯一会,有情况立刻喊我。” 夜里9点半左右,该院胸心外科主任陈勇兵,李大爷的主刀医生,也是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来到ICU跟踪患者病情。眼前这一幕让他为之感动,于是他悄悄举起手机,静静地记录下这一刻的画面。 手术从当天上午10点一直进行到下午5点多 床位医生守在床边,主刀主任在非工作时间还来特意观察病情,这足以看出胸心外科救治疾病之凶险,患者李大爷病情之严重。陈勇兵告诉记者,李大爷是因为急性心衰、重症肺部感染等症状而住院的,经过诊断其疾病根源是心脏瓣膜疾病,“心病”不除就无治愈希望。经过充分的沟通,李大爷家属同意手术,愿意和医生一起与死神搏一搏。经过ICU、呼吸科等兄弟科室多日的抢救治疗,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才得以接受手术。 手术从24日上午10点一直进行到下午5点多,在手术室麻醉科的支持下成功完成了瓣膜置换和成形手术。家属看到了希望,但这只是**长征第一步,基础疾病以及肺部感染等都是后续治疗的拦路虎,所以才有了照片上的那一幕。 看到照片后,李大爷的女儿流下了感动的眼泪,“看到照片我们很感动,真的很感动。手术前他们就一直到病房来看我爸爸,一直过来照顾,没想到手术后还这么拼……” 知情人士:并没有哪一条规章制度要求医生一定要像这样陪在患者身边 据知情人士介绍,其实,并没有哪一条规章制度要求医生一定要像这样陪在患者身边,也并不是说医生守在患者床边就能救回每一条生命,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挑战病魔。胸心外科不同于别的科室,病人大多病情很重,病况又非常复杂,而且病情变化非常快。 陈勇兵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小段医生今年刚满三十岁,阳光、帅气,今年1月刚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完成为期一年的交流回到国内。 当被问及为何会守在病人床边的时候,段善州显得很腼腆,“我们科上到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一代一代都是这样传下来的。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特别的迅速,离病人近一点可能感觉更定心一点,病人不在眼前还真有点不放心。” 医患双方要互相信任,疾病才是医患双方共同的敌人 段善州告诉记者,他上研究生的时候,就看到陈勇兵主任开完心脏手术后,基本上都不回家的,也经常看到他支个躺椅,躺在病人病床边休息的。他作为学生,作为后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其实当时我们科还有一位同事也在,我们俩轮着休息的。” 据了解,小段医生口中的陈勇兵,行医数十载,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他“我尊重每一条生命”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曾先后荣获江苏省卫生行风先进个人、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市医德医风标兵、苏州市白求恩卫生先进工作者、苏州大学王晓军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苏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上个月他又被评为了“苏州好人”。他带领的胸心外科团队尽职尽业,赢得众多患者送来锦旗感谢信。 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医生这个职业确实很辛苦,压力来自方方面面的。“看到年轻的后辈们为了患者健康,为了医生的理想这么拼,我很感动,所以我拍下这张照片,发在我自己的小圈子里,没想到被这么多人转发。”陈勇兵有感而发。“患者充分信任医生,医生对患者认真负责,因为疾病才是医患双方共同的敌人。 (来源:扬子晚报;记者:薛马义)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