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学家首次证实,在SARS冠状病毒感染过程中,气道记忆性CD4+T细胞能辅助清除病毒引发S A R S的冠状病毒 呼吸道冠状病毒,对这个略显专业的词汇,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由呼吸道冠状病毒引发的两种疾病———SARS(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不少人就会觉得心惊肉跳了。由广州医科大学、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呼吸道冠状病毒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教授与美国爱荷华大学StanleyPerlman教授合作首次证实,在MERS和SARS冠状病毒感染过程中,气道记忆性CD4+T细胞能间接起到清除病毒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呼吸道冠状病毒疫苗的开发。该成果已于6月21日发表于免疫学《Immunity》杂志上。该研究获得中国中组部千人计划、广州市医疗健康协同创新传染病专项,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项目的支持。 十几年间 两次“肆虐全球” 冠状病毒家族,是目前已知基因组最大的RNA病毒,包括多位成员,可以感染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以及人类,引起脑炎、肝炎和肺炎等疾病。近十几年来,呼吸道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两次重大的疫情。2003年,SARS在中国暴发流行,疫情传播到29个国家和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SARS冠状病毒共感染8422人,死亡率约为8%。 9年后,SARS病毒的“表亲”又出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它被称为“类SARS病毒”,即“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新挑战。就在去年,广东的惠州就输入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患者。截至2016年6月22日,MERS病毒已感染1768人,其中630例死亡,死亡率高达35%。MERS首发于沙特阿拉伯,并已传播到包括我国在内的27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仍在中东地区流行。 特异性T细胞 延长疫苗保护时程 在中国谈起SARS,人们都有“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也难怪,只有中国才真正见识到了SARS疫情的凶险。面对如此凶猛的冠状病毒,科学家们正在夜以继日地研发抗病毒疫苗,提前为这场无声的“战争”做好准备。 病毒感染后,我们的机体内主要由抗病毒中和抗体阻断病毒入侵细胞,并由T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防止病毒播散,促进疾病好转。因而T细胞又被称为免疫系统中的“杀手”。赵金存介绍,这个杀手团队主要由两个成员组成,CD8+T细胞是杀灭病毒的行刑者,直接杀死病毒感染细胞。而另一个关键成员,即CD4+T细胞不但可以辅助中和抗体的产生,还可促进CD8+T细胞增殖,并指引其前往杀灭病毒的战场。“没有CD4+T细胞,病毒中和抗体下降,CD8+T细胞不但兵力不足,而且就像失去了眼睛和耳朵。” 赵金存说,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冠状病毒感染后,中和抗体存在时间远远短于病毒特异性T细胞。比如,大多数MERS病人痊愈后9个月,中和抗体就已大大降低。而在SARS和流感病人中,病毒特异性T细胞却可以持续数年。因此,研究一种冠状病毒特异性T细胞相关的疫苗,或将其设计为中和抗体疫苗的一个组分,将可以大大延长疫苗的保护时程和效能。 疫苗载体“整容” 让病毒与杀手细胞对抗 有了这个前提背景,那接下来就要验证CD4+T细胞的作用了。CD4+T细胞能否抗击呼吸道冠状病毒的感染?赵金存的合作团队试图用实验来证明。 首先,要构造一种能诱发CD4+T细胞的疫苗。新型疫苗载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复制颗粒(VRP)进入了赵金存的视野,这个疫苗载体好比一辆汽车,要搭载什么则由研究者决定。接下来,赵金存对疫苗载体进行“整容”,搭载了针对SARS和MERS冠状病毒的CD4+T细胞表位基因,一旦经过包装后的疫苗进入动物体内,就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的扩增。 赵金存介绍,实验通过两种方式为小鼠“打疫苗”,一种是鼻腔滴注,一种是皮下注射。6周龄小鼠要通过两次疫苗免疫,间隔6-7周。武器有了,敌人也就要出场了。研究人员将SARS和MERS病毒从小鼠鼻腔滴进去攻击小鼠,接下来病毒与T细胞在小鼠体内“捉对厮杀”。 使用疫苗后 小鼠生存率达九成 经过厮杀,打了疫苗后的小鼠果真受到保护。赵金存说,实验数据显示,没有使用疫苗的小鼠病毒感染后死亡率是100%,而经疫苗保护后,死亡率降低至10%,即九成都活了下来。且令人意外的是,两种免疫方式效果不一,只有从鼻腔滴注的方式才能有效保护小鼠,而皮下免疫的小鼠大部分死亡。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鼻腔和肺部相连,只有鼻内免疫后,CD4+T细胞才出现在肺部气道内,皮下免疫后则出现在血液和其他器官。难道是气道内的这群细胞发挥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采用特定的“删除法”,删除气道内的CD4+T细胞,让血液和其它器官内的CD4+T细胞继续存在,再用病毒攻击。这次,小鼠又大批量死亡,之前的保护机制消失了。“这就证明,气道内的CD4+T细胞确实是疫苗发挥保护作用的关键。” 实验最终也揭开了这群细胞的作用机制。由于细胞可长期驻留于气道,并在感染后第一时间通过分泌γ*素,这个*素“通风报信”,提醒机体病毒来袭,进入“战争状态”,并增强抗病毒CD8+T细胞免疫反应,从而有效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释疑 1 研究结果 对疫苗研发有何用处? 赵金存说,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上市的呼吸道冠状病毒疫苗可以用于人体。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疫苗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缺陷:一是由于诱导的是综合抗体,持续时间较短;二是病毒可以通过自身突变逃避抗体识别。 而这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疫苗最好可以诱导产生记忆性气道C D 4+T细胞,或将其设计为中和抗体疫苗的一个组分,可以大大延长疫苗的保护时程和效能。 而且研究还有另一个意外发现,此CD 4+T细胞识别的病毒靶点在不同呼吸道冠状病毒,在人类及动物间均相似,这意味着设计抗击其中一个病毒的疫苗,也可以对抗它的各种“表亲”。“这提醒我们可以开发人类广谱呼吸道冠状病毒疫苗”。 证实C D 4+T细胞有效的过程,也是设计疫苗的过程。“这次经过整容后的疫苗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疫苗的模板,但仍需大量的前期基础性研究。” 2 SARS出现后消失 疫苗研发还有意义吗? 人们也许在猜测着,是否MERS疫情也会像SARS一样,在治愈了病人、控制了宿主之后而消失不见呢?“目前下此结论还为时尚早。” 赵金存说,MERS冠状病毒并不是人类的新朋友,而是老相识。在20多年前它就感染了人类的伙伴骆驼作为它的中间宿主,并潜伏下来,悄悄地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给人类一个突然袭击。由于文化、宗教和管理水平的原因,在中东地区完全隔离骆驼种群和疑似病例并不现实。可能MERS冠状病毒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在人群中停留下来,并不断变异以适应人类。“一想到这种结局,人们可能会感到如鲠在喉。” 放大视野来看,冠状病毒虽是起源于5000万年前的古老病毒种属,却保持着活跃的进化,在历史的长河流淌到21世纪的时候,与人类两次不期而遇。“但我们真的可以确定这是第一和第二次吗?在人类现代文明崛起之前,又曾发生过多少次SARS和MERS呢?那在未来呢?所以,冠状病毒研究之路依旧长远。” 出品:南方都市报科学新闻工作室 主持: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 阳广霞 实习生 廖欣 通讯员 汪乾 黄博纯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