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床位达1万张,屡次扩建却依然人满为患,而同省的部分乡镇卫生院却常常无人就医 全国最大医院陷入“越建人越多”怪圈 “超级医院”挤压其他医院生存空间,造成基层医务人员流失 本报郑州9月17日电(记者余嘉熙 冯国鑫 通讯员石磊)9月16日,投资48.5亿元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拟增加病床位3000张,届时这所医院的总床位将达到1万张,总床位数全国第一。尽管医院越建越大,且床位越来越多,但“看病难”的尴尬却从来没有缓解过。 一段时间以来,几张就医堪比春运的图片走红网络,将郑大一附院患者人满为患以至于楼道内床挨床的场景展现无遗。自2008年开始,郑大一附院就陷入“建楼就住满,住满就建楼”的怪圈。这所“超级医院”里床位难求,很多患者与陪护家属就挤在走廊里的加床上。 2015年,该院营收达到84亿元,手术台数21万台,日门诊量最高达2万余人次,也是国内唯一年手术量破20万台的医院,目前总床位数比排名第二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多了一倍多。如此庞大的就医需求,医护工作者同样也在加速“匹配”。今年年初,该院一次就招聘680名硕博士,应聘期间还报销往返路费,被网友戏称为“土豪”医院。 此前,国家卫计委曾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在卫生主管部门看来,公立医院的快速扩张,抬高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挤压了基层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院生存空间,也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不利于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但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且优质医疗资源长期短缺,使得群众“看病难”的矛盾较为突出,这也成为一些大型公立医院进行规模化扩张的契机。然而,优质卫生资源过度向城市和大型三甲公立医院集中后,导致了该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则相对较薄弱,一些乡镇卫生所常常出现“无病人就医”“留不住好医生”的窘况,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郑大一附院院长阚全程曾表示,患者大部分来自省内县城和乡村,该院新农合病人占到72%。 “像郑大一附院这样的扩张,其实并没有真正起到行业‘排头兵’的作用,反而由于垄断资源,压缩了其他医院的发展空间。”郑州一家医院的医生说,现在不仅是基层医院受影响,同一城市的中小医院也受到挤压,比如医生和护士们只要有机会都想去大型公立医院工作,加上许多非重病患者“就大不就小”、盲目追求大医院就医,使得中小医院的生存状态“堪忧”,进而弱化医疗服务网络的整体能力。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刘庭芳认为,对于大型公立医院这种过快扩张势头,需要政府行政手段强制“刹车”,同时配套其他措施,比如院外合理引导患者就医倾向,促进大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院内推动公立医院人事改革,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构建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等。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