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粤儿科医疗服务项目部分将加价

2016-9-23 10:44|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284| 评论: 0 |原作者: 向雪妮 吴璇 邹卫 |来自: 南方都市报

放大 缩小
简介:省卫计委表示,以提高儿科医生收入,纳入医保报销不增加患者负担南都讯见习记者向雪妮记者吴璇通讯员任宣如何留住儿科医生?在昨日召开的广东省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办理情况通报会上,省卫计委副主任陈义平透露,广东将 ...

省卫计委表示,以提高儿科医生收入,纳入医保报销不增加患者负担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生为儿童诊疗。南都记者 邹卫 摄(资料图)

    南都讯 见习记者向雪妮 记者吴璇 通讯员任宣 如何留住儿科医生?在昨日召开的广东省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办理情况通报会上,省卫计委副主任陈义平透露,广东将有多项对策缓解“儿科医生荒”,其中包括6岁及以下儿童看病,部分医疗服务项目要加收不超过30%的费用。但这部分费用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不会增加患者负担。同时,还将设置一定的岗位奖励金,确保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

    儿科医生工资将不低于同级平均水平

    近年来,儿科医生紧缺、人才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儿科医生最近两三年的流失率达到11%,不满35岁的儿科医生流失率达到14%。

    在昨日的情况通报会上,省人大代表、英德市东华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谢思忠说,儿科是“长期亏损”的科室,风险又高又不赚钱,医院领导不愿意投入,医生也不愿去儿科。

    陈义平昨日在向省人大代表汇报时表示,下一步将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改革,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要达到40%。设置一定的岗位奖励金,确保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此外,在职称晋升和主治医师岗位聘用中也将对儿科医务人员给与政策倾斜,在相关评优评先中予以重点考虑。

    “40%的分母是什么?”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副书记夏慧敏提出疑问。他认为,这一点需要通过文件来明确。

    儿科医疗项目加收30%费用纳入医保

    增加儿科医生的收入还有哪些途径?陈义平透露,广东将落实对于6岁及以下儿童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体现儿科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加收不超过30%费用的政策。也就是说,以后6岁及以下儿童看病,部分医疗服务项目要加收不超过30%的费用。

    这一收费是否会加重患者的负担?省卫计委妇幼处处长庄俊义表示,调整后的医疗费用将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样,一方面可通过加收费用增加儿科医生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不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据悉,这项收费曾经执行过,后来又停止了,此次是重新恢复。

    陈义平还透露,预计年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可将这项政策落实到位;省直医疗单位和非试点城市将由省发改委统一部署,力争2017年7月落实到位。

    谢思忠在发言中指出,儿科用药和其他科室用药不同,“儿科用药量非常少,不赚钱,很多医院不愿意专门购买儿科用药”,如果没有专门的儿科用药生产基地,医院不愿意专门购买儿科用药。因此,他建议广东建立儿科用药的生产基地,保证儿科用药。

    将扩大儿科学本科招生规模

    我国高校本科儿科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为解决“儿科荒”的问题,今年全国已有多所医学院校时隔16年来首次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其中包括广州医科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陈义平表示,下一步广东还将扩大儿科学专业学生的招生规模,鼓励高校与医疗机构开展人才协同培养。

    另外,广东将从2016年起连续3年为粤东西北地区县级医院设置300个专科特设岗位,优先在儿科、妇产科等设置专科特设岗位。加大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力度,符合要求的相关医师通过考核后在原专科执业范围基础上增加儿科执业范围。

    全面两孩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妇幼保健工作服务量增大、服务难度增大的现状。陈义平透露,目前省卫计委已积极协调省财政厅,将进一步加大省财政投入力度,适当增加2017-2019年省级卫生计生专项资金规模,重点向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倾斜。

    他透露,广东将建设多个省级和市级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中证新生儿救治中心,为高龄孕妇提供优质服务,并将资助欠发达地区妇幼保健机构用于改善业务用房和大型设备更新,尽快补齐由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带来的产科、儿科服务能力缺口。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