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计委9月27日公布《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办法》,提出建立医师全省区域注册制度,即医生在一个执业点注册,其执业注册全省有效。不仅如此,医疗机构可设置“全职”和“兼职”岗位,建立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该管理办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珠江晚报》9月28日) 惯性和常态一旦形成,想要突破就并非易事。习惯了与医疗机构之间的雇佣关系,即便是开放了多点执业,让医生改变固有的单点执业习惯也并未到水到渠成的程度。既然如此,建立更灵活的用人制度,设置“全职”和“兼职”岗位,以突破当下医生单点执业的惯性,当然不无必要。 医生岗位有了“全职”与“兼职”之分,兼职岗位的医生自然有寻求多点执业的动力,进而对既有全职医生模式形成鲶鱼效应。不过,灵活的用人制度,固然是医生多点执业得以落地的前提,但仅仅是执业注册点的简化以及灵活岗位的设置,却还不足以让多点执业遍地开花。 医生多点执业的最大阻力,在于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上的主导地位。医疗机构与医生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医生每周在医院的工作时长与夜班值班安排,决定权都在医疗机构。仅是单点执业,便足以让绝大多数医生们超负荷工作了,多点执业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景。 只要医疗服务仍然以医疗机构作为主导,要看医院脸色的医师多点执业,就注定存在困境。相比国内的医院主导模式,国外则更多让医生及其团队建立自身的服务品牌,而医院无论公立、民办,都以运营平台为基本定位。医生可以使用任何医疗机构的硬件和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公立医院也只是与医生签订每周有限的服务天数,通常是每周仅工作三天或四天,其余时间医生可自由执业,甚至仍可使用公立医院的平台和资源。 只有形成更独立于医院的医生团队,才有望形成更自由的资源流动。医疗服务本该以医生团队为中心,而不是唯医院是举。其实,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配置模式,正是禁锢资源流动和“大医院病”的根本成因。基于此,促进医生多点执业,医疗机构与医生团队的角色回归合理定位,才是医生资源得到真正释放的前提。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