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卢凯阳 去年年初广东省首提建设“卫生强省”,计划三年内要建30所高水平医院,这30所医院能否适当向非珠三角地区倾斜?昨日下午省两会政协医卫组分组讨论上,省政协委员王大平抛出了这个话题。省卫计委前主任、省政协委员陈元胜回应,广东三年投入500亿元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就是为解决合理布点问题,但广深依然要坚持医疗卫生高地的地位。
王大平提到,高水平医院建设除了考虑质量,还要适当考虑区域分布,“全部集中在广深,对未来的分级诊疗的推进也是不好的”,王大平说,30所高水平医院怎么建,建在哪,是否适当扩大数量,需要一个培养周期。在这个周期内,是否可以向粤东西北延伸?他提到,目前深圳就采用帮扶形式,对河源开展精准扶贫,计划在河源市建三甲医院。他还提到高水平医疗学科布局问题并举例,广州设高水平骨科,珠海也有需求,广东的医院资源相对不均衡。
同在一组的 省 卫 计 委 前 主任、政协委员陈元胜回应,广深成为医疗高地有其历史和地位原因,“建卫生强省要尽可能在各地合理布局,但高端医疗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陈元胜介绍,建设高水平医院或者学科,最重要的是人才,粤东西北地区待遇较低、环境较差,人才很难下沉到基层,“我们已采取了一些对硕士生的补助,但即便是每个月1000元也还是搞不定”。另一方面,一些特病种各个地方并不都会存在。他称,病人量不够的话,很难支撑当地的学科门诊,对于高水平医疗资源也是浪费;而且,“若是县里医院就消化掉了90%的病人的话,可能连广深都会出现大医院吃不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