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家多次发文助推医师多点执业,但仍避免不了现实遇冷的尴尬。 据了解,医生在外兼职的行为,在湖北省内不少公立医院中并不罕见,但真正公开向供职医院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备的却并不多。近日,据武汉市卫计委数据显示,目前在该市注册的医师有3万余人,但去年仅有不到300人报备多点执业,比例不足1%。 医师多点执业,一直被视作盘活医疗资源、激发医疗体系活力的关键,但这一政策在多地冷遇。 多点执业多地遇冷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落地,医师多点执业先后再广东、天津、海南等省份试点。然而,期待已久的多点执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受医务人员的热捧。想反,不少地方出现了尴尬遇冷的局面。 以武汉为例,据《楚天都市报》报道,目前在该市注册的医师有3万余人,但去年仅有不到300人报备多点执业,比例不足1%。另外,还有部分医生会在各区卫计委报备,但人数较少。比如硚口区卫计委从2010年至今年3月,辖区内仅有9名医生申请多点执业。 无独有偶,与武汉远隔千里的陕西也出现了类似的窘境。根据《陕西日报》今年年初的报道,《陕西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意见(试行)》出台近一年,省会西安市仅有一位执业医师进行了注册申请,可谓门庭冷落。 多点执业先后遇冷,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医师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行为。根据卫计委的文件精神,医师多点执业有利于均衡各地医疗资源;此外,还有利于提升医生收入。可问题是,“多点执业”政策从2009年开始发布以来,响应者寥寥无几。 医生们面临一些很实际的问题: 1,医生临床工作很多,没有那么多精力接受其他医院的坐诊任务——医生不愿意去。 2,多点执业更多的解放了医生的“自由”,但也造成了医院人力资源的流失——医院不放。 虽然前不久,海南省卫计委主任韩英伟在会上提出,要在全省推进医师区域注册制度落实,并且“不允许院长不同意”,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不得阻止医师到其他单位进行执业。但这样的呼声,效果如何?落实到下面,往往很难说。 说到底,多点执业还不是一个“一放了之”的事,而是要有相关配套政策。比如,医生在第二执业地点执业,并签订相应的劳务合同,这与医生在第一执业医院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没有冲突,如何协调其中的利益?说到底,政府部门还需要制订一揽子的详细规则,保证多点执业的顺利推行。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