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柳州市中医院急诊接待处接到该市120指挥中心的出诊通知,称白沙路有病人抽搐,需立即出诊。医护到达现场后,发现患者为22岁男性,已无脉搏及自主呼吸,初步考虑患者为心脏骤停。
医务人员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及经口气管插管接简易球囊辅助通气,心电监测提示为室颤,马上给予除颤等抢救处理,同时开通静脉通路肾上腺素静推。患者恢复浅慢呼吸,但脉搏仍未能触及。
患者很快被送到柳州市中医院急诊科进一步抢救。科室医护人员及规培医师争分夺秒,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抢救一小时后,心电监护提示仍然是电机械分离。
原则上抢救病人超过30分钟,如果心跳、呼吸都还未恢复,是可以宣布抢救失败,停止抢救。但该科室主任周虹分析,患者为年轻男性,无既往病史,此次虽然考虑为心源性猝死,认为患者仍有很大的抢救成功机率。
“不放弃!”在周虹的鼓励下,与死神紧张有序的争夺战一刻也没有停止,胸外心脏按压持续进行。
持续抢救两个小时,约15000次的按压之后,奇迹终于出现了,患者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率,血压逐渐升高,自主呼吸恢复。医护人员终于把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事情被曝出后,众多网友表示感谢医务人员医者仁心,妙手回春,最后救回了年轻的小伙子。也有网民质疑,莫不是医生的亲朋好友?否则在经过心肺复苏达30分钟仍未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就可以宣布死亡,为何抢救了两个小时?
然而周虹并未居功,也未恼怒,他表示之所以对病人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抢救,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病人仍有生还的希望。
“一方面是因为病人很年轻,才22岁,平素身体健康;且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一直有微弱的生命体征,比如出现喉结抖动,微弱的心电活动”。周虹向记者描述道, “施救两小时正是因为患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我们才有动力坚持了这么久。患者还没有放弃,医生怎能放弃?”
此外,部分网友担忧,长时间心肺复苏术,会对患者造成损害,甚至有网友戏称,“病人醒来后就能找医院要赔偿了”。
周虹对此直言道,“没有任何医生希望自己的病人预后是不良的,但在每一次抢救过程中,我们考虑的只是如何把自己的病人救活。特别是作为急诊医生,面对生与死的时刻,没有多余的时间考虑其他的事情”,“有些人问我当时你们想的是什么,而我们哪有时间想无关紧要的东西?当病人躺在急诊室里,我们不知道他的身份,来历,我们想的只有如何用药,如何更有效地施救,仅此而已”。
很多网友对长达两个时间的心肺复苏术,感到不可思议,有网民称,15000次按压的体力消耗,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了的,佩服这名医生,真乃铁人也,岁月有情,大爱无言。
对此,周虹坦言:“这当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得了的。当时,只要没有其他工作的几乎都参加了这次急救,六位医护工作者轮流对病人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按压施救。”虽然周虹希望保持自己客观理性的态度,但还是对参与救助医生的职业精神进行了肯定,“就像网友说的,这是个体力活儿,工作量真的很大”。
但令周虹悲痛的是,11月9日晚,由于病人心脏停跳的时间过长,主要脏器和脑内已经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在被送入ICU后病情很不稳定,最后还是不幸离世。作为这场“抢救反击战总指挥”的周虹感到无力,“最后的结果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男子心脏骤停两小时被救活的新闻,让周虹和他的同事一夜间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最美医生”,被赞为“最负责任的急诊科室”。光环背后,周虹坦言急诊科室的工作十分辛苦,往往还要面对不被理解的窘境,因此现在要招一名急诊医生都很困难。
“当然,我们也完全理解患者和家属,毕竟面对生死攸关的时刻,很少有人能克制自己保持理智。”周虹表示近几年医患矛盾紧张,往往是因为不能互相理解造成的,“我们理解患者及家属面对疾病时的焦虑和紧张,也希望患者能理解,医学不是万能的,它存在很多风险和不可控因素……但是请相信每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于生命的尊重,医者仁心是作为医生每一天里的平常心。”
此外,周虹还表示,希望借此机会向大家强调掌握标准的“心肺复苏术”的必要性,作为急救措施的主要手段,可以在身边的亲人朋友出现意外时进行及时的自救。
来源:华医网整理自中青在线、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持续抢救两小时、15000次按压之后,医生说了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