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王岳 最近,“神药”频频出现,从“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莎普爱思”到“一年狂卖40亿的神药匹多莫德”,再到“抗流感神药奥司他韦该走下神坛了”…… 这些年,政府通过医保途径大幅提高了在医疗领域的公益性投入,但老百姓的获得感却大打折扣,特别是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甚至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而老百姓痛心疾首的“看病难,看病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大量医疗费用毫无意义地耗费给了这些“神药”。 记得十几年前,我读过德国最佳医药记者之一耶尔格•布勒希的代表作——《疾病发明者》。作者明确指出,拥有巨大财富的药品利益集团正在重新定义人类的健康。全球性药品利益集团为了赢得最大利润,不惜耗费巨资为这些“发明”的疾病和“神药”正名,并替它创造新的市场。在医学快速企业化、商品化及世俗化的时代,部分不当的医疗行为已经严重扭曲了医学的真义。 在政府力推公立医疗事业回归公益的同时,医学、药学专家也要回归公共知识分子角色。美国哲学家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最早提出“公共知识分子”概念,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有专业素养,有世界视野,有社会责任感,有改造社会的行动,有担当社会引路人的勇气。萨特则用最通俗易懂的比喻指出了公共知识分子的特质:“当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核试验研究时,他不是公共知识分子,而当他在反对核战争的请愿书上签名时才是。”具有“公共关怀”和“批判意识”、且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才是公共知识分子的一大特质。 医务人员应当成为公众健康领域的“公共知识分子”,具有“公共关怀”、“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医学、药学专家不应当成为医药企业的促销员、代言者,而应是公众健康的警戒者、保护者。政府应当建立长效奖励机制,重奖披露危害公众健康信息的医学、药学专家。获得这种奖励,应当比发表科研论文更成为医学、药学专家晋升职称的考虑因素。 我们为披露“神药”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冀连梅叫好!她顶着企业、同行的压力,直言不讳,应得到政府的重奖。也只有这样,才有更多医学、药学专家回归公共知识分子队伍,说实话、说真话。也只有这样,才能重塑医务人员的公信力。 来源:再议“神药” 重塑行业公信力,[536].医师报,2018-2-1(8)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