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以下简称《第九版》)。 它在旧版基础上增加30页内容,强调要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因为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现有研究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 2-4 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需要更精准的防控。 当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新版防控方案再次作了详细解读。小编根据《第九版》内容及发布会,总结7点重要变化: 大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核酸检测频次发生变化 《第九版》指出,疫情发生后,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综合疫情发生地区各方因素进行研判,根据风险大小和分级分类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范围、频次(如下图所示)。 新增对应人群核酸检测频次 在前一版基础上,《第九版》针对不同风险职业人员,明确了具体核酸检测频次。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海关一线人员等需要每天1检,酒店、交通运输服务业等流动性强的人员至少需要每周2检(详细看以下列表)。 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风险区域重新规划,管控方案发生调整 《第九版》统一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 中、高、低风险区自我管控: 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 其他地区对中高低风险区人员管控: 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高中低风险区的互相转化: 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中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注:低风险区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 无症状感染者隔离时间“14+14”改为“7+7” 《第九版》: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 无症状感染者隔离管控参照轻型病例,在方舱医院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6天和第7天采集鼻咽拭子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应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第八版》: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居家医学观察 无症状感染者需要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在观察期间连续 2 次核酸检测阴性可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还要继续进行 14 天的居家医学观察,并于第2周和第4周到定点医疗机构随访复诊。 密接隔离时间“14+7”改为“7+3” 1.密接者、入境人员 《第九版》: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 《第八版》: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 2.密接的密接 《第九版》: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第八版》: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一周内出现2例以上即为聚集性感染 《第九版》: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 2 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第八版》: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内在学校、 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5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疫苗接种人群范围扩大,重点提高60岁老年人疫苗接种率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