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傅卫9日表示,2010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为13.1‰,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卫生部9日针对妇女儿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傅卫在会上作如上表述。 傅卫表示,从2009年至今,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如下: 一是促进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30.0/10万,婴儿死亡率为13.1‰,实现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目标要求,其中婴儿死亡率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同时,主要健康指标在城乡、地区间差异进一步缩小。 二是出生缺陷干预初见成效。2009-2010年,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下降幅度达11.4%,明显高于2005-2009年的年平均下降幅度;农村地区下降幅度达12.8%,明显高于城市下降幅度。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在全国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的顺位已从2001年的第3位下降到2010年第5位。 三是妇女“两癌”检查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取得预期效果。通过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2009-2010年共检出宫颈浸润癌及癌前病变8682例,其中宫颈癌前病变7732例,宫颈癌950例,早诊率达92.3%;同期共确诊乳腺癌415例,同时检查出良性肿瘤6344例,通过“两癌”检查,促进了妇女“两癌”的早诊早治。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项目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干预前的33%下降到7.9%,有效地降低了儿童的艾滋病感染率。 四是探索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策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中,及时将妇女“两癌”纳入重大疾病救治病种范围;全国妇联设立了“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对患病贫困农村妇女进行救治。 傅卫表示,与此同时,通过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探索了适合基层和群体的服务模式和适宜技术,加强了妇幼保健专业队伍建设,也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通过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知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傅卫称,卫生部正在积极组织研究在今后的医改工作中逐步扩大项目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使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更多的妇女儿童。来源:中国新闻网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