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表面活性剂微创给药法对早产儿更有效

2011-10-9 09: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7|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德国吕贝克大学的WolfgangGöpel医生报告,根据一项纳入220例早产儿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在早产儿自主呼吸时通过一根置入气管的导管实施表面活性剂治疗,成功率高于在机械通气期间通过气管插管给药的...

德国吕贝克大学的Wolfgang Göpel医生报告,根据一项纳入220例早产儿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在早产儿自主呼吸时通过一根置入气管的导管实施表面活性剂治疗,成功率高于在机械通气期间通过气管插管给药的标准疗法,而且在减少出生后2~3 d对抢救性机械通气的需求方面更有效,还可减少住院期间对机械通气和出生后28 d内对氧疗的需求。该研究9月30日在《柳叶刀》杂志上在线发表(Lancet 2011 [doi:10.1016/S0140-6736(11)60986-0])。

持续气道正压(CPAP)的广泛使用使得很多婴儿避免了机械通气及相关肺损伤,但也妨碍了婴儿接受表面活性剂标准治疗以缓解呼吸窘迫。经导管给药的方法虽然仍需向气管内置入一根细导管并在治疗后拔出,创伤却比气管插管更轻。在德国,对有自主呼吸的婴儿通过气管内导管给予表面活性剂,已成为临床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

Göpel医生及其同事从12家德国医院随机纳入220例胎龄为26~28周+6 d、出生体重低于1.5 kg的新生儿。标准治疗组婴儿按需接受CPAP、抢救性气管插管和表面活性剂治疗;干预组婴儿接受同样的治疗,但如果接受CPAP时情况稳定且吸入氧分压(FiO2)超过0.30,即在自主呼吸时给予表面活性剂。

研究者发现,在出生后2~3 d,干预组有30例(28%)婴儿因为呼吸道症状而需要接受机械通气,而标准治疗组为51例(46%)。干预组婴儿在住院期间接受机械通气的中位时间也显著缩短(0 vs. 2 d),28 d内较少需要氧疗(30% vs. 45%;P=0.032)。两组在不良事件和死亡例数方面无显著差异。

研究者总结认为,上述发现支持“对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表面活性剂治疗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对机械通气的需求”的假设,建议将这一疗法作为早产儿个体化温和治疗的一部分。研究者也承认,该研究存在治疗未设盲、各医院治疗标准不一等局限性,而且由于止痛、镇静药物使用较多,标准治疗组的部分婴儿难以早期拔管。

布鲁塞尔大学医院的Filip Cools医生在随刊述评中指出,在通过微创方法给予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面,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信息,但尚需获得更多证据方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采用这一方法(Lancet 2011 [doi:10.1016/S0140-6736(11)61339-1])。此外,该研究仅根据早产而非呼吸状态纳入受试者,因此过于宽泛,纳入了一些根本不适宜接受该疗法的婴儿;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极短期肺部预后,临床意义有限;各医院的气管插管标准不一,从FiO2 0.30到0.60不等,妨碍了对研究结果的解读。他建议开展设计更严谨、针对更特定的早产儿人群、采用统一且有效的预后指标、观察时间更长的相关研究。

Cools医生称无相关利益冲突。该研究由德国研究技术部、吕贝克大学和凯西制药资助。通讯作者Göpel医生及其合著者Egbert Herting医生披露接受了表面活性剂生产商雅培、凯西、Nycomed、勃林格和安达提供的讲课费和差旅补助。Herting医生参与了由上述公司及Byk Gulden and Draeger医药公司资助的临床试验。来源:爱思唯尔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