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在欧美及我国部分大城市占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早诊、早治是保证女性健康的关键一环。西方国家30年来的临床研究认为:进行钼靶筛查,可使乳腺癌病死率较对照组降低15%~30%。近10年来,国外关于钼靶筛查出现了部分不同的观点。 挪威的Zahl等根据其队列研究在随访6年时筛查组的浸润性乳腺癌累积发生率仍然高于对照组的结果,提出对照组部分可以被钼靶筛查检出但没有接受钼靶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自发退缩消失的理论,由此引出部分钼靶筛查检出的浸润性乳腺癌可能存在过度诊断与治疗。 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①该研究年龄跨度较大,虽然入组平均年龄相近(筛查组与对照组为54.7岁对55.2岁),但在筛查组中,有83%的人群在之前属于对照组,即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人进入筛查组时乳腺癌发病率自然地增加;对照组样本量40岁人群为13715人,50岁人群为9579人,她们随访6年、10年后的乳腺癌发病率不同,不同的样本量和发病率,对总体的发病率影响也不同。以上均可能对统计造成偏差,有待进一步验证。②即使存在部分钼靶筛查检出的浸润性乳腺癌自动退缩的可能,目前条件下也无法鉴别,现阶段只能一律按“假设无法退缩”来对待;能够直接证明肿瘤“退缩”的最有说服力的办法,只有“带瘤观察”一种,而其试验设计及伦理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③虽然2009年底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更新了钼靶筛查的建议(40~49岁女性不推荐常规钼靶筛查,50~74岁女性建议筛查间隔延长至2年1次,75岁以上女性无足够证据评估筛查的利弊),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仍建议普通风险女性40岁后每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 Zahl等从创新的视角对乳腺癌钼靶筛查进行了观察。中国的乳腺癌发病年龄较国外轻,女性乳腺相对致密,如何从国外的筛查试验中受到启发避免简单重复,寻找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方法,例如超声等影像手段的应用、高危人群和特定人群的重点筛查、筛查中预后较差肿瘤的区分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就乳腺癌防治的全局而言,早诊早治依然是首要的、核心的努力方向。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