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0月30日专电(廖云路、刘卫宏)在重庆举行的“国际发育与疾病高峰论坛”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杨玉凤说,患有慢性病的儿童,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约是健康儿童的2倍。医生和家长除了让孩子接受疾病治疗外,更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疏导。 儿童慢性疾病包括癫痫、哮喘、癌症、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和器官功能障碍等,约10%的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由于慢性病具有病期长、痛苦大、反复发作、长期治疗等特点,患儿会常常感到焦虑和自卑,容易产生拒食、不配合治疗、不与他人交往等心理和行为问题。杨玉凤介绍,在临床上有一名7岁的血液病患儿,在治疗中体重急剧增加,被其他小朋友嘲笑,结果他偷偷地将药倒掉,导致病情恶化,经紧急抢救和多次心理疏导才重新接受治疗。 “一些医生和家长往往只重视慢性病患儿的身体疾病治疗,这可能导致治疗方案很成功,但最终治疗效果却是零。”杨玉凤说,临床还有一个真实病例,是一名陕西血液病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相当成功,但患儿因恐惧治疗中出现的脱发、呕吐等症状,趁家人不注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杨玉凤认为,慢性病患儿“治身”更要“治心”。首先,医务人员应通过症状评估慢性病患儿的心理问题,在实施治疗方案前进行心理咨询,使患儿乐意接受治疗,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其次,家长应加强对患儿的关爱与照顾,在患儿感到无助时给予安慰,提高和改善其控制情绪和应对疾病的能力。 来源:新华网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