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成立

2011-11-22 09: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3|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2011月11月19日,我国首家专项资助脊柱相关疾病的公益性基金会“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揭牌仪式。该基金会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济困传统文化美德,促进全民脊柱健...

2011月11月19日,我国首家专项资助脊柱相关疾病的公益性基金会“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揭牌仪式。该基金会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济困传统文化美德,促进全民脊柱健康发展”为宗旨,面向全国为长期遭受脊柱病痛折磨的贫困患者开展救助。

  来自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相关领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北京市民政局领导、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岩、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致辞。其中,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发言表示,北大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十多年的发展凝聚着各位前辈及领导骨干的心血,尤其高度评价了刘海鹰及其团队的医术及慈善之心。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王岩高度强调了关注脊柱健康,尤其是关注贫困患者的脊柱治疗。

  北京海鹰脊柱公益基金会,是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教授和前奥运冠军李宁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发起,在中国科学院、中华医学会等部门和机构的支持下,于2011年10月18日得到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批准,成为我国首家专项资助脊柱相关疾病的公益性基金会。

  该基金会将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治疗平台,集合北京脊柱外科专家团队力量,开展“海鹰伤残救助”项目,为贫困的伤残脊柱患者提供免费住院手术的机会。基金会成立后将逐步开展专家团入社区、入家庭的会诊活动、以及“脊柱健康进社区”和一系列的健康讲座活动。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积极募集资金,探索多种公益救助模式和形式,实实在在为全民健康服务。

  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成立背景资料

  (一)

  十年磨砺,铸就脊梁

  2001 年11 月19 日,刘海鹰教授,改造了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创建了今天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几家脊柱外科专科病房之一。从那时起的十年间,脊柱外科共为超过万名脊柱患者,进行了门诊诊断治疗,病房收治脊柱外科患者6000 余例,为近5000 例患者解决了病痛。所救治病人,既包括一般普通市民、彝族孤儿,也包括6 位院士,奥运冠军、体操王子等社会精英。

  在刘海鹰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十年艰辛探索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以手术量大、疗效佳、并发症低等优势跻身于国内脊柱外科第一方阵。如今的脊柱外科,已经成为了国内领先,享誉世界的著名医疗结构。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以刘海鹰主任和他的医疗团队,对医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对病患无微不至的照料。十年的发展历程,正如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的题词:“十年磨砺成国器,一心为民立脊梁。”

  随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发展壮大,接诊贫病患者的逐年增多,让刘海鹰医生认识到:技术和善款的联姻,可以救人;感恩和施恩的传递,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由此产生了,创办“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的构想。

  公益基金 任重道远

  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刚刚审核确认了,基金会成立后的第一位帮扶病患。

  北京市房山区,有一名老实本分的农民妇女,汪淑萍,多年来一直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经过医院诊断,汪淑萍的病情,需要花费十几万元的手术费,才能治愈。但为了供养女儿读书,汪淑萍连续多年向全家人隐瞒病情,一直到今年,她的女儿,正在北京大学就读的杨东红,看到母亲几近瘫痪,才知道了这么多年来,为了培养自己,母亲独自承受了多么巨大的痛苦。然而,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杨东红,依然无力承担高昂的手术费用。但母亲的病,已经不能再拖了。

  近日,杨东红向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理事会,递交了申请材料,经过资料核实,以及内部讨论,她的母亲汪淑萍,幸运的成为了,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的第一位帮扶病患。

  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计划首先开展的工作包括:专家团入社区、入家庭会诊、健康讲座活动不少于两期的“脊柱健康进社区”活动。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治疗平台,集合北京脊柱外科专家团队力量,开展“海鹰伤残救助”项目,为北京地区贫困、伤残脊柱患者提供免费住院手术机会。

  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之后计划开展的工作包括:利用国际知名医疗企业医疗器械和先进技术,救治病患。坚持开展送医进社区、近家庭活动。主要支持北京欠发达地区,医务骨干的专业培训。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积极募集资金,探索多种公益救助模式和形式,实实在在为全民健康服务。

  (二)

  刘海鹰——中国脊柱健康领域权威医师

  刘海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师从我国骨科界泰斗、中华骨科第一届主任委员冯传汉教授, 攻读外科学临床技能研究生。之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任主治医师。后经考试成为我国首位获布劳恩(Braun)奖学金的临床外科医师,1995~1997年赴德国脊柱外科中心医院、Hessing骨科医院、ST-Josef医院深造,先后从师于欧洲脊柱外科大师(德国脊柱外科学会主席)Metz-Stavenhagen教授、欧洲颈椎外科大师Matzen教授、德国骨科学会主席Kramer教授,在脊柱外科领域潜心钻研探索,参与完成疑难脊柱外科手术千余例,使其无论从脊柱外科手术技艺还是相关基本理论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2001年下半年开始组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脊柱外科成立后,除继续开展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外,针对我国目前骨科疾病病谱的改变,首先在国内外提出中老年人脊柱与下肢关节疾病的处理顺序。开展了颈椎病晚期前路多节段减压内固定手术、中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广泛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手术、陈旧性脊柱骨折脱位侧前方减压固定手术、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并组织全科进一步完善了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康复治疗,继续开展了术前预存自体血与术中引流血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老年人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等研究,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使病人术后无论从主观满意程度,还是客观临床评价上都踞国内领先地位。每年的脊柱外科手术量600余例。

  仁爱之心,扶危济困;热心病患,善行义举

  自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刘海鹰医生,为全国各地的贫苦病患治疗脊柱,还常常用自己的钱,为病人支付医疗费用。这样的行动,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来自四川省大山深处的彝族孤残少年马海秀才罹患脊柱侧弯畸形合并严重脊髓发育畸形。逐渐发展到行走困难而辍学。2006 年12 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脊柱侧弯矫形、脊髓畸形修复手术取得圆满成功。修养半年后重返课堂,2010 年考入成都理工大学。拿到通知书的秀才第一时间想到恩人、恩情,怀揣着通知书,开始“感恩之旅”。回到北京、回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为光荣的医院青年志愿者。孩子说:“我每年假期都回来,我要把这里给予我爱传递下去。”

  2008 年“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刘海鹰教授时刻关注着灾区的点点滴滴,多次请缨带领他的团队,冲到抗震一线。当得知有伤情复杂的抗震英雄需要转人民医院救治之时,刘海鹰教授立即主持研究病情、制定周密手术方案,甚至关照患者饮食习惯,无微不至。患者来自四川德阳灾区因为就学生光荣负伤的杨满富老师,在感谢信中写道:“我是灾区的一名普通教师,地震中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这是灾区千千万万教师中最普通不过的事。脊柱科专家刘海鹰教授以精湛的技术为我成功手术,我现在已康复。我衷心感谢你们,我将你们永远铭记。我要把你们精湛的医术和崇高医德向我们四川人民推崇,我要学习你们精益求精无私关爱的风尚,以此奉献社会。

  (三)

  互联网高速发展,脊柱病日趋普遍

  脊柱在人体健康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旦脊柱出现了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人体生命信息的即时通达,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状况。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有200万人因长时间坐着不动而死亡;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70%的疾病是由坐得太久、缺乏运动引起的。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后有着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脊柱发生障碍的人群在递增。互联网和汽车时代的到来,使现代人的工作和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脊柱的静力性损伤而发生障碍的情况,有逐年增多和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以放松的状态站立,或坐卧。最常见的有弓腰、驼背、跷二郎腿等。如此姿势时间久了,会改变脊椎的正常弯曲度,从而导致颈椎病、颈椎肌筋膜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症等病变的发生。不仅如此,由脊柱问题而引起的相关病症多大近百种。因此,关注脊柱健康,不容忽视。来源:医学论坛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