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治胸椎侧凸PSSF与APSF相当

2011-12-5 11: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6|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邱勇等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严重僵硬型特发性胸椎侧凸,通过增加置入物密度,胸腔镜下单一后路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SSF)可获得与前路松解后路混合钉钩内固定融合术...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邱勇等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严重僵硬型特发性胸椎侧凸,通过增加置入物密度,胸腔镜下单一后路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SSF)可获得与前路松解后路混合钉钩内固定融合术(APSF)一样的疗效;但对于有高度发生矫正丢失、内固定并发症或假关节风险的患者,仍然建议采用APSF方案。该论文12月1日在线发表于第12期《中华外科杂志》。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至2008年45例胸椎Cobb角≥70°、柔韧性≤50%的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APSF组,共1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5.9岁;一组为PSSF组,共2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5.8岁。研究者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检查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胸主弯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T5~T12)Cobb角,并比较两组的影像学参数、固定节段、植入物密度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显示,APSF组和PSSF组术前胸主弯侧凸Cobb角平均分别为87°和79°,平均固定节段12.7个和12.8个,置入物密度分别为48%和61%,术后平均矫正率为58%和59%;两组患者平均随访4.5年和2.8年,末次随访时矫正丢失分别为4.4°和1.9°。APSF组置入物密度较PSSF组低(P<0.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胸椎侧凸及后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来源:医学论坛网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